这天下班回家,黄汪走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半年前为落实政府分类垃圾政策而建的分类垃圾点突然多了两个工作人员。
刚好有一个小孩子过去扔垃圾,可能是小朋友做的不够准确,其中一个大叔连声喝着。
黄汪想起来几天前看到小区发的公告,这几天开始试实施,这段时间会有工作人员站点指导,过一段时间就正式运行。
分类垃圾在其他地方早就开始了,黄汪觉得丢垃圾的成本高了,要分类,不同的垃圾用不同的袋子装好。这么一来,不止是时间成本高了,消耗的垃圾也多了。还有个让人头疼的,时间问题。每天分类垃圾时间只有晚上两个小时。白天要上班,晚上回来晚了,垃圾桶都没了。
不过这个政策的实施似乎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至少刚才那个小孩,黄汪看他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不情愿,甚至有点欢快。对了,他当时是驾着电动平衡车来的,除了脚踏板没有任何杆的那种。难怪,也许他刚学会玩,也许爸妈刚给他买了一个,丢垃圾可是个难得的巩固自己技术的机会,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不乐意!
大力压缩了大家丢垃圾的时间范围,提高了邻里之间见面的概率,大妈大爷们除了早上出门买菜,以后又多了个见面的机会。不过,打招呼的内容有所改变,早上是“老王啊,买菜去啊”
晚上是“老李啊,丢垃圾啊。”
“是啊。你也来丢啊。”
“你家今天制造了啥垃圾啊?”
“简单,就一点菜叶。你呢”
“哦,就厨房垃圾啊。我家今天应有尽有,涵盖了所有种类。”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