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是《第一财经周刊》在2013年发明的,指的是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以外,具有一线城市发展潜力的城市,包括高速成长的低线城市。
那城市排行怎么排呢?你很容易想到的一个指标就是GDP。很多人都会关注GDP百强市。确实GDP的总量和增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但是,在他们的城市评价体系里,GDP是一个非常小的指标,是5个一级维度、17个二级维度和74个三级维度,GDP只是下面的一个维度。这是为什么呢?
《城市的胜利》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容纳一切生活的轨迹。请注意,这句话的题眼是这个词——“生活”。我们认为,GDP的评价方式太过于简单粗暴了,无法承载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所以,他们在做城市排名的时候,把很多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指标都纳入进来了。他们今年发布的排行榜采纳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17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提供的各类城市数据,为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新排名。成都在新一线城市排行榜里,已经连续很多年都排名第一。这个榜单因此受到一些质疑。
不过他们会看很多GDP以外的指标,比如大公司大品牌的选址。会看170个主流消费品牌门店的数据,看他们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开店。这个反映的是一座城市未来的消费潜力,是商家用真金白银地投入看好一座城市的发展。像成都,包括武汉,特别重视“首店经济”,就是国际大牌、本土品牌的第一家旗舰店开在哪里,这就是判断城市发展特有效/好的一个风向标。
还会看什么呢?比如会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通高铁。如果通了高铁,那么城市的枢纽性就会非常强。还会看毕业以后选择去哪里。毕业生愿意去的城市,房价、就业机会都会更丰富。 还会看一个城市是不是有很多的淘宝小业主。有的话,说明民间商业特别活跃。 还有空气质量、融资规模、创新公司产生和孵化能力等等,很多指标。比如,在生活方式多样性这个维度中,把keep的运动数据和活跃度纳入其中,作为衡量城市休闲丰富度的一个指标。一个城市有更多人出去运动和跑步,适合户外运动,享有更多生活的活力。
此外,在城市里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活动可以参加,说明有更强的发展潜力。比如有一个指标叫夜间活跃度指数,包括夜间出行活跃、夜间灯光强度、城市公共交通通达度等等。曾经,一个上榜的新一线城市发现一个商圈夜间活跃度不高,查看数据发现,是因为附近公共交通停运时间过早,很多年轻人逛街赶不及回去,打车也比较抢手,于是他们及时延长了夜班车、夜班地铁的运行时间,从而给城市活跃度提高了一个大的台阶。
在这些城市里,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佛山。佛山这几年的排名持续上升,因为它正在从产业主导的城市转型为生活主导的城市,年轻人愿意在那里生活,从广州抢人。
武汉一直稳居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前列,但经历了2020年“封城”,高铁也断了,商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担心武汉是否还会出现在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中。结果武汉的名次只下滑了两位,排在第六名,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
讲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套评价体系背后有着鲜明的价值观。一切的数据的背后都是人。人的活动代表城市的活跃度,人的评价决定城市的魅力,人的选择代表城市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