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夹缝之中
我们说过,鸡泽之盟,本来的主角吴国没来。但是陈国穷蹙来投,但是这样一来就惹恼楚国。
可以说,楚共王是最悲催的君王。把他父亲楚庄王留下的锦绣江山,一副好牌打没了。关键竟然此时出现了小小年纪的晋悼公。
话说回来,楚国出兵攻打陈国。那晋国作为新任老大,总要做些表现吧。
消息传到晋国,其实按道理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如果刚刚投入同盟的国家,就被夺取,这对于晋国霸业,甭说面子挂不住,这在中原诸侯面前这也是个笑话。
可是还是那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鄢陵之战,晋国赢了。如果为了陈国,爆发第四次世界大战,值不值得?
韩厥说:当年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天下诸侯尽归文王底下。但是周文王觉得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对抗商朝,于是仍然忍气吞声让诸侯回归商朝。现在虽然陈国投诚,但是我们晋国真的能保护他吗?
这笔账,可以说确实要好好算算。毕竟国家不像个人,个人能动不动”老子跟你拼了“,国家能吗?况且这种战争,又不是反侵略战争。
此时,出现转机了。
陈成公死了。楚国听说陈成公死了,认定”乘丧出兵大不义也“,于是停止了攻打,让陈国先举办这场丧事。其实就是希望陈国能够回国楚国联盟。
陈成公丧事举办后,按楚国人的想法,你应该回来了吧。陈国人不领情,继续攻打楚国。
于是楚国没办法,只能继续攻打陈国。
战打到这份上,晋国什么态度呢?观望的态度。
晋国为什么会采取这个态度。其实很简单,想想郑国的遭遇。郑国可谓是出色的骑墙派,不是郑国不要脸。而是郑国这个位置,实在太重要。
而陈国相较于郑国有过之无不及,
晋国离陈国,那不是远的问题。而是老远了。那有人说不对。按道理,吴国比陈国那可远得多,那为什么晋国对吴国那么上心呢?
原因在于,吴国战斗力强。因为吴国说白了属于不开化民族,而不开化民族,他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就迫使他的文明向上心强。这就预示着,他的战争意愿强。
并且吴国相对于陈国,战略位置重要的多。
陈国、蔡国,往往是中原国家向下进攻楚国的第一站。而楚国北上的第一站是郑国,其次是宋国,接着鲁国、卫国。
因此,如果晋国贸然出击,就会陷入劳师袭远 的困局。即使攻下来,其实也挺不值当的。春秋时期战争不必战国时期。战国的战争后期就演化出,吃下一个城池,就是我的。但是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
2、晋国和戎
晋国和秦国一致,都面对大量的少数民族。现在晋国对于中原这块基本处理得当,秦国也稍微安分了些。最不安分就是各地的戎狄,如果能剿灭戎狄,晋悼公认为晋国这样才能高枕无忧。
公元前569年,无终国派孟乐来晋国。
无终国,是山戎的一支,后来渐渐形成国家的雏形。
孟乐来到晋国,进献虎豹之皮,来请求和晋国媾合。
晋悼公不答应,私下里就招来魏绛。
对魏绛说:戎狄贪而无信,不如进攻他。
晋悼公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思,其实很简单。道理在于,晋悼公是有野心的,可是对于他,却有点太顺利。
国际上,东方诸侯基本平定。晋国此时也不可能和楚国爆发一场大战,可是对于这么一个有野心的人,怎么办?唯一的只能学秦穆公,西霸戎狄了。
话说回来,魏绛说:我觉得不行。现在东方诸侯刚刚依附,如果贸然爆发战争,诸侯就会害怕。况且现在陈国战事焦灼,如果攻打戎狄,那么陈国怎么办?如果得到戎狄而失去诸侯,这笔账可就亏了。国君难道没有听过有穷氏的后羿吗?
晋悼公问:什么?有穷氏的后羿?
魏绛说:这是夏朝的一段往事。当年夏禹王铸九鼎,随后父传子家天下,传给了夏启。夏启之子,太康不理朝政。后羿乘机兴起,取代了夏朝,号称太康失国。可是后羿登上君位后,由于他射箭技术高超,沉迷于射箭,导致贤臣纷纷远去。后羿旁边更是有一佞臣名叫寒浞。寒浞表面上服从后羿,但是暗地里培植势力。连后羿的身边人都被他收买。
后羿在外打猎,有人密告他,告知朝中之事。后羿不相信寒浞会出卖他。但是他还是回国来看看,结果一回国就被人杀掉。
把后羿杀掉后,他们把后羿肉煮了,要求他的儿子吃。他的儿子不吃,于是被寒浞杀死。后羿被杀后,朝中大权尽归寒浞之手。
寒浞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浇,一个叫豷。寒浞登位后,一想当年太康失国后,太康子孙四散奔逃。太康有一子孙,名叫少康,少康励精图治,在夏朝旧臣的辅佐下,打败了有穷氏,恢复了夏朝的正朔,史称少康中兴。
《虞人之箴》曾经说,夏禹王划分九州,百姓安居乐业,野兽有茂盛的青草。而后羿身居君位,却不思百姓,一味好武。但是结果如何?这样一个一味好武的君王,领土却不见扩张,最终失去国家。这难道不值得借鉴吗?
晋悼公深受感动说:那寡人以后就不打猎了,不误农时。
魏绛说:君王误会了,我不是叫你不打猎。而是告诉你,现在真的不能进攻戎人。
晋悼公说:可是晋国深受戎狄边患的威胁,你不可能不知吧。
魏绛说:我当然知晓,我们现在应该结交好戎人。结好戎人有五项好处,
其一、戎人逐水草而居,不重视土地,而重视财货。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财货收买他们的土地。
其二、一旦结交好戎人,我们的边患就可以解决,百姓能够安心耕种
其三、结交好戎人,四方诸侯必然听说。他们听说后,必然仰慕晋国的仁德。
其四、如果和好,就避免战争,军队武器就可以马放南山了。
其五、我们就能更多心思去怀柔远方的国家和震慑旁边的国家。
魏绛这番话对不对呢?
这番话可以说,可以套用一切亲和派的言论。但是每个时期不一样,现在很明显看出晋国强,戎狄弱。如果攻打戎狄,就是汉武帝结局。就算打得赢戎狄,晋国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况且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楚国。旁边还有插一刀的秦国。
于是晋悼公深思熟虑之下,下定决心,面子是不重要的,利益是最重要的。
于是和戎人议和。
公元前568年,吴王寿梦遣使来晋,表达了和晋国媾合的想法。
吴王首先表示了歉意,因为当年鸡泽之盟没来,晋国于是顺水推舟。晋悼公为了保险,让鲁国、卫国先会见吴国,一再叮嘱吴国,会盟的时间。
同年,鲁国、晋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鄫国、齐国太子光,和吴国达成会盟。
吴国初步进入晋国同盟之中。
3、楚除子辛
楚国人看到晋国的会盟,你想什么心情?晋国召集13个国家,半壁天下皆归晋国。楚共王感到大事不妙,于是派人问陈国。
说:寡人对陈国不薄,为什么你们要背叛我。
陈国人说:就因为你们的令尹子辛,以大国之尊,屡次凌辱我们小国。
楚共王知道事实后,怒从心头起,就把子辛杀死了。立子囊为令尹。
楚共王马上调整外交政策。
士匄说:看来晋国会失去陈国了。楚国必定会改变子辛的外交政策,陈国靠近楚国,我们怎么能得到他你?
此时晋悼公联合诸侯,联军戍守陈国,子囊攻打陈国。
联军救援陈国,在城棣会合。
从目前的战局来看,晋国人很清楚,陈国基本是不可能夺过来的,联军戍守也不过做做姿态。
两年后,楚国为了瓦解晋国同盟,楚国令尹子囊包围陈国,晋国联合鲁国、宋国、陈国、卫国、曹国、莒国、邾国一起援救陈国。
这次会盟,陈哀公也参加了,但是正在开会的时候,陈哀公却跑了。
原因在于,陈国有两个大臣,庆虎和庆寅两位大臣觉得,如果陈国加入晋国同盟会出现两种结果。
第一、晋国人不理陈国,那么陈国必然被楚国吞并
第二、晋国人理陈国,晋楚两国必然发生战争,而战场很有可能是陈国。
那陈国何必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暗中跟楚国人说,假装把出使的公子黄抓住,然后密告陈哀公这件事情。
陈哀公一想对啊,干嘛干这种事情,于是背弃盟约就回国了。
4、郑国内乱
话说回到郑国,郑国此时也发生事情了,发生大事了。
我们说过,郑成公死前定下依附楚国的战略。郑成公死后,由郑僖公即位。
郑僖公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出使晋国,对子罕骄横异常,引发子罕不满。后来由于郑穆公之子子丰,发生不满。
郑僖公即位后,子丰要去晋国投诉,希望晋国废掉他的君位,被子罕拦住了。
可是,郑僖公即位以后不改他的性格,和子驷发生矛盾。
当时郑僖公的旁边的人来劝谏他,可是他把劝谏的人杀死了。
于是子驷暗中培植势力,把他杀死了。
借口郑僖公生了疾病。立时年五岁的郑简公即位。
厘公五年,郑相子驷朝厘公,厘公不礼。子驷怒,使厨人药杀厘公,赴诸侯曰“厘公暴病卒”。立厘公子嘉,嘉时年五岁,是为简公。
这郑僖公一死不得了。子驷自然成为权臣,排除异己。子驷是亲楚派,于是郑国外交政策大改,改成了脱离晋国,亲近楚国的政策。
转过年来,公元前565年,郑国的子国、子耳攻打蔡国,俘虏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
郑国国内大喜,但是郑国有一名大臣,不附和其他人。
这个人叫子产。
子产说:小国没有德行,却有了武功,这是最大的祸患。楚国人假如来讨伐我们,我们能抵抗的住吗?打不过,就要投降楚国,顺从楚国,那晋国能答应了吗?我们得罪了晋国,又要得罪楚国,我看郑国未来五六年是不安分了。
子国愤怒的说:你懂什么?国家有大政方针,容得你一个小孩子说话吗?
奇怪啊,我们说子驷是亲楚派,既然是亲楚派,何必去激怒楚国呢?
很简单嘛,激怒了楚国,楚国一来,郑国一投降,这事情不就达成了吗?
于是同年,楚国攻打郑国。
子驷、子国、子耳说我们顺从楚国吧。
子驷说:人的寿命几何?我们应该对百姓负责任,不要战争。楚国人来了,我们就服从楚国。晋国人来了,我们再服从晋国。这才是小国的生存方式。
郑国的反对派子展说:小国侍奉大国要用诚信,如果按你的说法,大国怎么相信我们?我看我们应该继续遵循亲晋政策,楚国人劳师袭远,而晋国此时国力正强。晋国必然不可能抛弃郑国,晋国人一来,楚国必然退兵。
子驷说:现在我们有好几种意见,不能达成妥协,这对决策是不好的。不如各位就听我的,我自愿承担责任。
子驷这样一说,大家还能说什么?朝中,他基本没有反对势力,只能依着他的想法。
于是,郑国和楚国媾合。
子驷还派人到晋国,对晋悼公说:晋国要我们,安定所居之地,我们深刻领会。蔡国太不像话,总是侵扰我们。我们不得已攻打蔡国。但是楚国就不乐意,楚国人就来打我们。你也知道,我们郑国国力不行,百姓受苦,纷纷要求结盟楚国。我实在没办法,只能遵从大家的意见,但是我还得来晋国汇报。
晋国的荀瑩,老成谋国之人,还能看不出子驷想的是什么?
于是派人给子驷,对他说:子驷,你给我记得,不要欺负我们晋国没人。如果楚国来打你,你可以先跟我们商量。现在不禀报大国,擅自处理此事,你们心里清楚。如果你们投降楚国,未来晋国大军一到,你们自己承担责任。
5、人事任命
晋悼公之(十)[七]年,韩献子老。献子卒,子宣子代。宣字徙居州。
韩厥感到自己年老,希望退休。
那么接任者怎么选呢?
本来要立韩厥的长子韩无忌。晋悼公就招来韩无忌,说明缘由。
韩无忌腿脚不行,于是推辞。推荐自己的弟弟,韩起。
他说:我身体不便,不能事必躬亲,如果一味在上面发号施令,恐怕下边人不服。而我的弟弟体恤民情,必然能够使得晋国大治。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无忌非常知名,一个是战国的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人所皆知。一个是唐初的长孙无忌。而春秋这位韩无忌却鲜为人知,真是可叹。
6、朝聘之数
公元前565年,鲁襄公来到晋国朝见晋悼公。
鲁襄公来晋国,这回是干吗呢?交钱。
交钱?晋国又不是黑社会,难道还收保护费?
那当然了,在分封制下,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顺便交纳贡赋。但是平王东迁以后,天子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天子还得腆着脸希望诸侯交点钱。
于是这个朝聘之数就由霸主承担了,但是定期交钱,小国也无法承受。
最气人的是,小国还不能向下收保护费。
公元前569年,鲁国就向晋国提出,希望向鄫国收取保护费,让它成为自己附庸。被晋国严词驳回。
此时,小国和晋国会盟,就是讨论,这个保护费,能不能不要变。于是此次会盟,定下来朝聘的数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