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里补了几期奇葩说,其中有一期谈论的什么的话题我已经不记得了,我记得辩手晓桐说,他认为“内卷”这个词被大家使用过度,并认为这没有什么可怕的,中国早都有了,比如花卷、鸡蛋卷之类的早餐都是往里卷的,可能我的笑点比较低,觉得还满有笑点的。
这个笑话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因为“内卷”这个词用到教育里,好像也没有什么违和感,并且一点也不好笑了。很多家长认为一二线城市教育的内卷化程度相当高,卷的他们无能无力,被狠狠地卷在旋涡里。他们和孩子一样累,很想慢慢走,但是周边都是学习之风,卷着他们无法停下来。
整不完的课外班,学不完的学而思,比不完的各种竞赛。怎么就这么累,怎么就这么累?家长说,没有办法,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听起来都累,这不可能是快乐教育吧?对有些家长和孩子则是快乐,有些则是痛苦。快乐教育,并非不用学习了,也非单纯傻乐。
快乐教育是多辛劳少痛苦。
学习过程是艰辛的,最终获得的成果是令人快乐的,但艰辛并非痛苦。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很痛苦,在教育道路上,孩子学习的很痛苦,家长拿着“皮鞭”驱赶的也很痛苦,总不得全怪社会吧。
邻居家的小朋友,刚刚六岁,妈妈为了培养她,辞掉工作做了全职太太,英语、棋艺、奥数、跆拳道、钢琴、舞蹈,轮番上场,每次碰到这位妈妈,不是在上课外班的路上,就是在上完课外班回来的路上,形色匆忙,六岁的小朋友跟在后面追赶。
每次看到这位小朋友都觉得她似乎缺少了,小朋友还有的灵气。不知道她的妈妈有没有发现,或者认为小朋友的灵气不重要。
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很不错,在这里可以分享大家。总结一句话是,注重教育的目的而非手段。
我听到过最令我感动的一种说法,这位家长说,他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围绕这个目的,首先,家长不会使用高压教育方式,以免破坏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孩子学习最好的驱动力。
其次,引导孩子学会追求意义,没有意义的驱动,很难发现幸福是什么,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幸福定义。
再有,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 找到喜爱的事情,并为之付出热情,很容易获得幸福,并且很多苦,有热情的调味,都会觉得没有那么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培养他/她喜爱的,擅长的。排除来自其他人的干扰。
同事家的小孩,已经准备上大学了,人很漂亮,歌唱的好,希望走歌唱家路线,但是家里的爸爸是位律师,无论如何都不想孩子走演艺条路,为了阻止事情的发生,他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利用移民政策,逼迫孩子走他认为“正确的道路”。这位父亲觉得走演艺之路他在精英圈会很没有面子。
最后,培养对美的感受和探索。很多孩子被逼迫学习音乐和绘画,虽然技艺通过勤学苦练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毫无美感而言,练习到最后至多是位表演者,始终无法达到艺术家的状态。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育儿应该先育己。作为家长是否理清了自己的教育目标,是否随着孩子的成长,你的教育手段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是否认识到你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目的,不单纯的去追求手段。很多教育专家提醒利用权威让孩子性格变得软弱,很有可能会引发孩子逆反心理或者变得不自信。
快乐教育是有的,目的是习得获得幸福的能力,这条路比单纯通过痛苦训练达到某些看得见的好处更难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