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 is more about insight and overview
"Having a strategy suggests an ability to look up from the short term and the trivial to view the long term and the essential, to address causes rather than symptoms, to see both woods and forests rather than a single tree.
Despite the problems of finding ways through the uncertainty and confusion of human affairs, Strategy remains the best word we have for expressing attempts to think about actions in advance, in the light of our goals and our capacities.
The definition of strategy describes as maintaining a balance between multiple variables: ends, ways, mean, resources and methods. This balance requires finding out how to achieve desired ends, but also adjust ends so we find out the realistic ways to meet ends by available means. The complexity is we are not alone in the 'game'. There is actual and potential conflicts, when dissent interests won't reach to consensus, that makes strategy more than a plan.
When I have learnt wh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modern gunnery,
When I know more of tactics than a novice in a nunnery:
In short, when I've a smattering of elemental strategy,
You'll say a better Major-General has never sat a-gee.
For my military knowledge, though I'm plucky and adventury,
Has only been brought down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我们都知道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将事物分类并不难,难的是具体在行动的时候,怎样合理权衡同一维度的优先级?同样是重要的事情,紧急的和不紧急,哪个更重要呢?
或者我们换个问法,那些短期重要的和长期看更重要的,那个应该获得更高的优先级?这么问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心里排了序。长期更重要,因为其影响会对我们产生“复利”的积累效应,另外也因为在短期不能达到或者解决。举例子来深入理解,短期重要的可能是明天与客户的会议,期末考试和报告。当然短期和长期也是“相对概念”,和一生时间相比,十几年的求学,几十年的工作都成了“短期”。
那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在一生那么长时间里的“长期重要”的呢?我觉得有,比如最应该排在首位的健康,比如为了对抗落后和淘汰的终身学习,比如会陪伴一生的家人(既可能是自己的一生,也可能是对方的一生)。这些都是没有“短期解决”这层概念,并且效应是要在长期中积累,特别是没有积累、错失了就一定无法弥补的。
因为它们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时间尺度上的价值。而时间是只有一个方向,也就是说不可能反悔或者改变。(学习过数学原理,以后很多事物我们分析起来会用数学思维。它能帮我们更好的看清本质。)
中文有时候其实并不“好用”,字面意思会给人造成偏误。“紧急”这个词,会让我们觉得它旗下的事比“不紧急”的那些更重要。但如果你用英文维度想一想,urgent (紧急的,急迫的)在语感上,更偏重于那些“一次性的”的问题。而“一次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廉价的,用过即弃的物品。再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既然是一次性的,那么和那些会反复多次的事情相比,在价值上肯定逊色。
通过上面的分析思考,我们正确理解了“紧急”与“不紧急”这两个概念,并达成共识:不紧急的重要,其实比紧急的重要更重要。(写到这里已经觉得有种笑来老师上身的赶脚。。)
为什么花这么长的篇幅反复研究紧急和不紧急呢?因为我们的最重要资源也最有限:时间和精力。因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事情,甚至是要放弃很多事情。要选择有取舍,就要先搞清到底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其实是因为稀缺所以重要。如果真有不死之身存在,他们最不重要的可能就是时间)。
然而大多数人对自己失败的管理,最终是因为价值观的偏差而把事情放错了象限。都知道健身,学习和陪伴家人最重要。但很可能把“突然需要临时加班”放在“重要且紧急”,而把“本来应该陪孩子去游乐场”放在了“不重要不紧急”象限。
- 不要尝试反驳。所有那些可以被你临时取消的事情,本质上都是不重要的;所有那些可以被推迟的事情,都是不紧急的。
更有可能的是,把回家看望父母,看望那些在你小时候陪伴过、照看过你的长辈,放在“紧急但不重要”的象限。因为很有可能你把这些当成了“例行公事”。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和梳理一下重要与紧急的概念:
“紧急”是最迷惑人的,很容易让人觉得“紧急”比“重要”还要重要。但经过梳理我们发现,紧急和重要不重要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表现一种中性的时效性而已。如果一瓶果汁你根本不爱喝,那它今天过不过期都和你无关。
或者我们甚至可以挑战一下史蒂芬·科维,根本就没有所谓什么“重要”,“紧急”这样刻板的分类法。一件事情只要具备时间上的长期价值,会重复多次,并且需要积累。那它就是重要的。
其他所有一次性的,不能带来复利效应,不能帮助我们在任何知识技能上提高的,都是不重要的。
多简洁!
- 正确的概念就该如此。谁说“专家”,“大师”就一定正确呢?
我看从此应该给专家大师另一个更准确的名称:那些让人主动放弃思考的人。
现在可以进入今日主题了。我们研究战略。
战略,是研究大事儿的学问。想想有啥是人生的终极大事儿,再决定要不要在战术的基础上学点战略思想。
华为内部流传的段子:“说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充满了激情,非常努力工作,而且,有一双观察入微的眼睛,一颗细腻分析的心。在工作中,他发现了很多华为在管理和战略上的问题,忧心忡忡。于是,他非常认真地、负责任地,给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谈自己对华为经营战略的看法和建议。
任正非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建议,并且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国家企业战略咱们不管,果大这样的平头老百姓,研究一下和自己热炕头有关的小战略,让自己小日子规划的更合理一些,这个可以有。
战略的难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复杂的环境中的多方博弈,各种系列前因后果的影响。 战略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战争,但又不仅限于兵法,指挥,谋略。现代企业领导人更是把战争中的防守进攻等战略思想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外部竞争。书里从战争起源讲到因为拿破仑,炮兵的重要性在战争中凸显,才有了“战略”的雏形概念,讲到游击战,最后引入至企业和商业规划管理。内容非常多,书也很厚,很适合过年期间居家旅行串亲戚zhuangbility。
研究一个比较实用的概念: OODA循环理论。
这是美国空军上校约翰·伯伊德(John Boyd)提出来的,他曾经在朝鲜战争中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参战。
OODA 循环理论(Observe,Orient,Decide和Act,即观察、调整、决策和行动)。伯伊德不仅是对游击战感兴趣,也对复杂科学感兴趣。他的思想有点接近于“混沌学”,多样性理论。即,在无序而混乱的系统里如何自我迭代、自我调整,更好的适应变化的对策。
OODA 循环的一个要点在于,己方与对方都会自我完成循环。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这四个环节。
一开始都要先观察,观察自己、观察对方,也许还要观察更多方,观察周围环境。
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整合外部的相关信息。 在感知外部压力中,及时调整内部系统,作出应对决策,采取相应行动。
在OODA循环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调整",最难的及时。高阶的战略是在自己抢跑先完成一个OODA循环的基础上,迅速采取行动,干扰、延长、打断敌人的OODA循环。
在一个加速时代,你必须加速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不动。
通识精读19 劳伦斯·弗里德曼,《战略:一部历史》
读不读看心情: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果大没看过“那个谁讲透《孙子兵法》”。只觉得维生素补不补是心理作用,好好吃饭更重要。。
其他值得读:
《战争与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