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作协 张雁华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0035ae4d1463b53d.jpg)
其实我和窦中亮老师,可谓是不打不相识。犹记得是八年前的某个晚上,张埂哥喊我和他一起去沈丘二高后面的一家饭店吃饭,也是借此机会让我认识几个新的书画界人士。我自然是欣然前往。到了饭局一看,华灯初上,今夕何夕?已经就座的,有我认识的郭亮老师,有两个不认识,还有一个貌似疯狂英语李阳者,就是后来所知道的窦中亮老师。餐桌中间嵌了一个铁锅,现吃现炒所号称的乡野柴鸡,白烟缭绕、香气扑鼻,气氛是何等的欢畅与热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0b248d0075b969f8.jpg)
但是在宴会之间,自然而然的又朝花夕拾、谈论起文艺界的轶闻故事种种,我和窦中亮老师竟然激烈的吵了起来。原因是我比较推崇咱沈丘某某书法家,在宴会上对他小有称赞,但是在行家窦老师看来,该书法家未必如此,或者尚未达到我所赞扬的高度。我当时因为还没有见到过窦老师的作品,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极力的维护并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是窦老师自然也觉得我这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信口雌黄,所以那也是气得不得了。我们是越吵越激烈,其他人是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好不容易才平息战火。最后印象中好像我饭也没有吃完,气得拂袖而去,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3945f513f59696fe.jpg)
第二次见面,就是几个月后的春节来临,沈丘义工联杨依森会长邀请了咱沈丘书画界的几位老师在鑫霖时代商城门口为市民义写春联。依照惯例,这类活动一般都由对文艺界比较熟悉的我来给几位书画界老师做好服务工作。到那一看,印象中当时有蒋敬民老师、王健老师、李小健老师,还有一位老师,认识,就是窦中亮老师。当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真是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也就是说,窦中亮老师这一次没有跟我再吵架,而是用无声的事实,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高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65153faed09c9f2e.jpg)
我观窦老师写字,行草、篆隶俱工,笔法之流畅、洗练远超常人。更让我感到震惊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前我见书法家写字,那都是郑重持笔、精准用力,以求达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效果,但是窦老师写字,看起来仿若轻描淡写、毫不在意,但是字出来之后,那是笔走蛇龙、风行水上,是如此的流畅、和谐、浑然一体,且呈现出来的力度,依然是力透纸背的感觉甚至更甚。比如窦老师最爱写的“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风叶落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等等,怎么说呢?诗词意境窥见心境,但是呈现的书写技法更让人拍案叫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ebf2f4953ca19239.jpg)
怎么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窦老师所能达到的高度呢?就是说,你手拿一把刀,你要用力,才能插进桌面;但是窦老师拿的是一把宝刀,他只是松开手,轻轻一丢,刀就依靠自身的重量和锋利插进了桌面。又好比两人跳交谊舞,你要带一个舞伴,一场舞跳下来,会感到很累,但是窦老师已经悟到了以力借力,故能一曲终了,轻松自如。我所震惊的是,窦老师用无声的实例,向我证明了古人所讲的书法之道不仅是将全身的力量凝聚到手上,还能从手上转移到笔端的最高境界不是神话,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时伺候窦老师写字,看了他的手法,我是大气都不敢出。我可以断言,没有至少三十年的功夫,达不到此种境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9190c14804a5da17.jpg)
然而,书法对于窦中亮老师所创造的全部艺术品来说,只是一斑之于全豹,毫芒之于泰山。窦老师年近五十,有号墨村,别署三栖草堂,其实还有一个我们年轻人必须避讳的绰号“窦老虎”,其画山君,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山君或昂首阔步,或母子相依,既得山林之野趣,又不失王者之气象,可谓纸上跃然、虎虎生威;伫立画前,些微凝视,旋即似有扑面风来。——这就是窦老师得名“窦老虎”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24d2078956e9ee5c.jpg)
此外,窦老师最熟练、最得心应手的画作还有《九鱼图》,其金鱼芙蓉,形态宛转、淡浓相宜,灵动活泼、自成一家;其意境,空灵而澄澈、飘渺而真切,那种介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金鱼是如此的逼真与可爱,仿佛伸手从画上一抓,就是一种瞬间在手里抖动的感觉,让人是如此的爱不释手又我见犹怜、而不得不放回画上,让它继续去演绎那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感觉,继续让它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fc26dfca41661349.jpg)
《九鱼图》有时又叫《九如图》。品观《九鱼图》,坐看清流沙,那种远离喧嚣尘世的恬淡自然、物我两忘的意境和窦老师的心灵时刻息息相通。其实《九鱼图》之于窦老师,一如奔马之于徐悲鸿,都是熟练极致、倚马可待的应手之作,正如徐悲鸿真正的鸿篇巨制是诸如《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图一样,窦中亮老师那也是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俱佳,油画更是色泽明快、画面淡雅,以唯美和典雅诠释着中西技法结合的成功典范。其作品像《曾经沧海》、《海风楼散步的老庄》、《远方的山》、《德胜门春深》等等,其于油画方面扎实的基础、顶尖的技巧、天生的色感以及绝对的耐心这四个油画方面的要素均做到了极好而合理的结合,故而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0fc2f26b43227a31.jpg)
印象中,201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窦中亮老师做了30分钟的艺术访谈;后来中央电视台老故事《中华骄子》又邀请窦老师做了一个小时的访谈。当时乌兰托娅也在场,亲自对窦老师进行访谈问询。以我的了解,其实有很多名人,都是媒体大量报道之后才名声鹊起的;但是窦老师不一样,这些电视台邀请窦老师进行访谈,正是窦老师大吕金声、鸣响在外的结果,以我观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不过这也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窦老师的实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e50d98d59c31a3a4.jpg)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徐悲鸿当年那些忙于应酬而不得不迅速画好的奔马图,今天都成了收藏的绝品。而今天,业内人也知道,窦老师的润格也很贵,哪怕是《九鱼图》,那也是一样昂贵的润格。但是了解窦老师之后,乃至明白了那些国画、油画所凝结的心血,我想大多数人也自然会有物应所值的体会。并且,毫不避讳的说,我接触的文艺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么画好,字不好;要么字好,画不好。像窦老师这样书法与画作都达到很高超程度的人,可谓雪泥鸿爪、凤毛麟角。而作品真正可以传世的大家,显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就拿我们沈丘文艺界来说,分70岁左右的老一代艺术家及50岁左右的青年艺术家。以我观之,70岁左右的书画家像于治成老师啊、窦全港老师啊还有已经仙逝的王吉祥老师,其画法、笔法的熟练、刚劲,远非一般年轻人可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ba02ecfdaef75e3f.jpg)
比如像于治成老师字与画的那种刚劲风骨,抛开蕴涵的不同感情,绝对不弱于八大山人。我对他们作品的喜爱程度,那也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可惜时至今日,各方面对他们的推广,我觉得尚缺力度,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厉害。我感觉有点恐惧、将来一定会遗憾的是,老一代艺术家,几乎都已经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年龄,他们最终会有画不动的那一天,可惜传统国画,后继无人。或者年轻人根本吃不消他们当年付出的那些苦功,很难达到那样的精致和高度。目前我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只有达官显贵家中,他们先知先觉,才能看到墙上挂的是字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1ec22efd4ee4d33b.jpg)
而凡俗世人,目前正应我国的发展进程,才发展到喜欢玩手机、电脑、汽车的那种程度;新一代学生,历史书中开始变化了,跟我们当年学的不一样了,变成了更多的艺术门类了解与赏析。这是个好现象,他们长大之后,会明白艺术品的价值。但是世事呈现出来的,常常是造化弄人,等到民众普遍都玩腻手机及汽车了,终于意识到艺术品才是百看不厌的好东西时,就是说当你最需要的时候,恰恰也变成了最难得到的时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一代艺术家中,能有窦老师这样完全不输于那些老艺术家的名家存在,那也是我们心灵中的一丝希望和安慰。比如,看了88岁的大地主高明远先生的篆书,我就深恐年轻人中无人能够达到如此和谐圆润又拙朴精致的地步,但是,看了窦老师的篆书之后,感到也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和高老师比肩的人了。况且,窦老师的润格是很贵,但是还没有贵到平民百姓根本承受不起的地步。对于沈丘义工联多次为市民举办的义写春联活动,窦中亮老师那也是每请必到,其无偿劳动付出的公益之心,也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5be905265a64b561.jpg)
也正是窦中亮老师对公益事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除了在文艺界这个圈子之外,有了更多次见面的机会。我们虽然是不打不相识,但是相逢一笑泯恩怨,以后的每一次都是性格相投、相见甚欢。好友恨难终日对,异书喜是故人藏,想来窦老师也并不排斥我大大咧咧、我行我素的性格,我也特别喜欢窦老师在每一次写字时,那种叼着香烟、满不在乎的派头,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窦老师给我们的那是一种大家的风范,那是一种胸中藏有山河的自在与从容,那是一种文人远离尘世浮华的风格与傲骨,那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自信与清醒!也惟愿俊朗神武、玉树临风的窦老师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春秋旺盛、快乐开心,龙马精神、倍增风采,挥洒毫墨、续写辉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18476/dae9ed5e2b97bc00.jpg)
2018年10月26日 於 狐仙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