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仪式感大于实质的幸福感,春节会不会只成为历史中的一种现象?
过了大约二十多个春节,今年是冷淡到极致。春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被古人一代代传承。然而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类似年画、窗花、守岁、鞭炮之类的传统习俗逐渐流失被遗忘。再到后来春节只存在于空城、春运、红包等等的现象里,我们甚至觉得春节还不及圣诞节、平安夜的热闹程度。二胎政策的放开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所谓“洋节”的庆祝基本上属于年轻一代群体的社交,在一个信息大数据时代,甚至可以说是浮躁的背景下,春晚这样的大型文艺晚会司空见惯,社会生活的压力,对物质的盲目追逐,精神发展落后与经济繁荣的矛盾激化,让年轻一代对各种家和文化之类的鸡汤免疫,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渐拉大,老一代传统守旧思想与都市新型享乐主义碰撞,中国老年人生活过于单调,不能发掘自身适龄的社会价值,于是出现对子女的各种亲情绑架,传统思想束缚的相亲现象,这一切让回家这种仪式也逐渐淡化。
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也许有一天,我们子孙的历史书写着:春节,一种节日传统习俗,鼎盛于公元21世纪初期。文化传承的意义应该是让人懂得沉淀,传承那些精华的智慧。不仅仅是春节这传统节日的现象,它应该更多地反映出许多社会矛盾的激化,AI逐渐替代手工的劳动力,新一代的恐慌与焦虑,传统文化的丢失,精神的空虚,幸福指数的下降,这是一个文化兵荒马乱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