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种原因,今年参加了很多课程,阅读了很多书籍,在网上查了很多书籍,同时也遇到了很多人,谈了很多事,当然所有的一切最终目的其实都指向如何赚更多的钱,而且前提是如何不批发售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以前的我,从来没有向现在一样渴望财富,而且并非是用人生自由和健康换回的财富,仿佛走火入魔了般。抱着这个目标,参加了很多课程,近了很多群,一打开微信,就仿佛进入了聒噪的世界,太多太多信息涌入我的脑海里,随之而来的是焦虑和不安,但真正执行落地的少之又少,我告诉自己,需要的不再是这样过量的信息或者是所谓的知识,而是专注和内化。
“不用人生自由和健康换回财富”这件事的过程,应该是可以称之为“创业”吧。创造事业我觉得需要商业头脑和是财商,而这两样东西,第一与家庭环境有关,第二与自身的理念有关。譬如,用我身边人举例子,出身于做生意的家庭的孩子,确实比工薪阶层的后代多那一份敏锐和世道。至于理念,当然是从小所受的教育和环境氛围。我受到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那一套,只是近几年通过互联网实现价值的人太多,大家的消费理念和生活环境受到巨大变化,也不由得让我在短时间里,颠覆以前的观念,也给我这样的人,增添了一个途径,只是如何利用移动互联,如何实现顺利转型,如何通过新方法增加财富且能长期发展,而不是希冀短期暴利,都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以可能现在最赚钱的便是教大家如何赚钱,如何通过写作赚钱,如何通过互联网营销,如何打造爆款吧。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写作写爆款,如何通过互联网营销,但另一方面,我也提醒自己需要垒实本质的能力——学习能力/反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的获取途径自然逃不过以下几种渠道:阅读、他人经验、行动反思。回想起我的阅读行为,效率真的很低。不是又阅读障碍,而是通过阅读中吸取的知识指导行为或者思维的能力低下。我曾读过数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籍,比如: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著有的关于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如何阅读一本书》、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但读完后确实有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感受。特别是后者,还花费了一定的篇幅讲如何选笔、如何做笔记。
也许是我的学习能力弱,至今还在看如何阅读这样很基础的书,只是看完就忘或者并没有通过提高自己真实的能力,让我苦恼至今。直到我遇到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名字通俗加上是国内的作者,对这样的书,先入为主的感觉标题党,估计是以鸡汤居多。但没想到这本书直撮重点,在如今日益变化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通过阅读增加自己学习能力从而改善生活。文中提到的便签法也只是一种方法而已,点亮我的是作者的思路,以“反褚求己”的基本思路去阅读和反思行动的思路,
“大部分人的反应是约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没时间就早起,没精力就抱群努力,坚持打卡;记不住,就画思维导图,摘抄记录、康奈尔笔记;看不下去就用番茄工作法让自己专注。且不说这些方法效果如何,这种“头疼医头”的非方法,真能达到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吗?如果学习者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人,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即使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的问题,也没有意义”。
国庆节七天,一边旅行,一边利用零散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也让我思考许久。
也许看似是阅读没精力、记不住的问题,也许我觉得一开始就错了。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以知识为导向,而不是以自我为导向。如果只是享受阅读的过程和快乐那当然随心,但如何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转为己用,那阅读本身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改变行动才有可能创造价值”,那如何改变行动,作者的观念是改变行为是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而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便签法便是教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进行内化和反思。
所以我觉得这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阅读,也依旧是执行力的强者,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从身边的人身上获取经验,善于模仿和反思。
书有电子版,大家可以自己买着看吧。只是让我细思极恐的是,我相信依旧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思想,而这样的思想的根源来源于我们国家的教育观念,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不是依旧在这样的教育。只是提倡了多年的“以人为本”好像并没有多大作用,大多也是“以利为上”吧。
时间不早了,大家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