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印象中,对维吾尔族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儿时的阿凡提,以及近些年的切糕、“暴恐”等突发事件,对维族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平心而论,维吾尔族在语言、宗教、观念等方面确实特点鲜明。曾有维族同事问笔者汉族为什么喜欢玉,他们不懂汉族的玉文化,汉族追捧的和田玉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商机。由我们往往习惯于以诸如语言、宗教或者相似的文化特征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因此不同民族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实属正常。
但问题是,个别崇尚暴力并从中获利的不法分子企图以此煽动民众情绪,暴力破坏共同的生活家园,虽然实际上“它是由很小的好战者群体所采取的行为,这些群体以大实体的名义采取拼杀与杀戮行为”,可这却让不少人对维族产生了刻板印象。
当然,据此简单假定他们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行为更是错误的。但我们的确需要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怎样看待自己和整个世界。为此,就必须从理解他们的文化入手。
虽然民族特征无疑是一种很强大的纽带,但笔者在交流中不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也发现彼此的很多共同点。其实,大家有同样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都担心房价上涨,抱怨越来越堵的交通,每天刷着微博微信,追着热门影视剧。而且,城市和农村维族的文化差异并不比维汉间的更少。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相对滞后,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农村地区影响比较大,保守思想在农村远较城市有市场。
这也说明,文化不是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它可以随着文化互动的深入而逐渐改变。过于强调特定历史时期文化间的差异,不仅太简单,也很武断,用佛洛伊德的话来说只是对“细微差别的自我陶醉”。
另一方面,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当前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像维吾尔农村人口居多,汉族以城市人口为主,加上资源压力,这种转型进程中的城乡二元矛盾更容易被放大。因此,就更需要我们在文化上加强互动,加快构建共同的话语、观念、利益和规范,以相互理解进一步促进相互认同。
事实上,稳定是各民族的共同期望。在宗教文化上,维族与中亚、阿拉伯国家确有较多联系,但这只是一种历史亲近感。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与汉族老龄化加剧不同,维族年轻人口占比很大。在自媒体时代,很多单纯宣传的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叙事的方式变得更加重要,媒体必须紧跟趋势,大胆创新,才能占领舆论场,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