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87fc66aabb8c554c.jpg)
很多时候有门路比有本事更重要。
事实上,门路本身就是重要的本事。
门道通常是隐性的,岁月静好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只有在遇到一些不易处理的特别事情之时才会想起去梳理可能的门道。
梳理是两个维度,一是从第一反应的印象中最先想到的人脉一个个分析判断,筛选出可能“有用”的人选。这是个做减法的,可能也是痛苦的过程,总会发现一些曾经很铁,或以为“很铁”的人细想起来其实没那么“靠得住”,以至于筛选到最后的结果可能为零。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不得不进行第二个维度的考量。与之前的动作相反,这是一个加法的过程。也即是将那些稍微熟悉,或者勉强称得上稍微熟悉,但交往没那么密切的可能人选逐一添加,在加法中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有趣的是,在等于零的减法结果出现后,当自己处于失望境地之时,加法却很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在我们紧锣密鼓从自身层面尽力做着“补救”工作的同时,另一个或许更加关键的方面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希望两者配合下能寻找到突破口。长期实践和观察的结果让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关键时候必须有“上面”的门路,即是说要设法找到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不求完全无损失地脱身,而是在一个能够接受的比较少成本付出情况下解决问题。
可这是艰难的!
不说找到的人有多大能力和意愿帮忙,单就找到一位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从区国税一行人闯进到办公室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大脑里就在同时做着减法和加法。减法很快就有了结果——零。不是被减数很大与减数相等,而是减数本身就是零。我觉得没有符合要求的候选人。
看来只能在加法上做文章了。
巧合的是,那段时间刚好认识了一位国税工作的朋友。尽管认识时间不长,但近期接触算是比较频繁,因此第一反应想到了他。不过,几乎在想到他的同时又马上被自己否决了,因为尽管也比较熟悉了,但严格来说他似乎并不属于符合自己已有人脉中可以做减法的人的条件。 原因很简单,虽与主办我们案件的分局都在同一系统,有相同的主管部门,但他们毕竟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而作为一位普通专管员,在他管辖的企业面前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如果没有特别的能量,要对系统内别的单位的工作形成影响力,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才会刚一想到就放弃了。
可是,当减法结果等于零之后,没有门路的现实放在面前时,这个被放弃的线索作为加法的第一位却又不得不被请上了舞台。
当时想到的那些否定的理由,似乎一下就变得没那么绝对了。
而事实也是如此……
早安,二月十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