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出生于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如沐春风,踏走他乡路,梦恋故乡情。
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浪潮中,祖国大地处处红旗迎风招展,抓革命,促生产,改天换地,每天口号震天价响。在这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都陆陆续续,赤条条地"呱,呱"坠地,来到了人间。在娘的肚子里就开始接受到了,要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幼年时期,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基本上人人都爱上了橄榄绿,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怀揣红宝书,手持红樱枪,男的激情满怀,女的英姿飒爽。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到处写满我们都看不懂大字报的。一身戎装的大人们,都让我们顶膜礼拜,羡慕不已。
那时候的天永远是蓝的,水永远是清的,人永远是拥挤的,无处不是忙碌的人们,成群结队,山上零星歪长着的几棵稀疏树木,还惧怕被人砍走,田畈里也种几垄稀稀拉拉的庄稼禾苗,荒山秃岭上,牛羊像散落的点点残星,偶尔传来几声牧童的吆喝声,总会被山下的大娘老奶奶们,憎恨式的谩骂声打断,谁的南瓜茄子少了一个,谁的豇豆青椒被人踩歪,每每都会是枯燥乏味村民的谈资。在喧嚣的山村,躺在竹床上,用蒲扇摇曳的梦呓,期待着一年风调雨顺,能多收三五斗粮食,艰难地度过往后的每一天日子。
童年,永远不乏玩伴,家家户户,都孩子众多。如果你有几位哥哥,就没人敢欺负你,能成为你炫耀的资本,牛气冲天,呼风唤雨,成为村里的孩子王。如果你是家里的独苗,基本上是弱势群体(这个在农村一直延伸到农田农林以及宅基地的优劣和荒年上级给予的赈灾救济的有无),平时在小伙伴面前只有唯唯诺诺,俯首听从。
小时候,接触到最多的是,是大喇叭在到处宣传革命的口号,今天批这个,明天批那个。批来批去,反正我们也搞不懂到底批的是谁,更不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知道大人们一天到晚都在折腾,精力旺盛,基本上白天都在劳动。晚上计工分,开会,宣传上面来的思想教育,有时还要打谷打麦(手工脱粒稻谷和小麦)反正我们也习惯了大人不在家里的情况,学会了烧饭洗衣,料理自已,照顾弟弟妹妹,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生存基础。
终于,我们迎来了十一届三中会,全国拔乱反正,如初升的曙光照耀着大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像一缕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欣欣向荣。
八十年早期,广大农民迎来了大喜的日子,正式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大家喜上眉梢,奔走相告,激情澎湃,每家每户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从此,永远告别了饥荒的时代。
从小,跟着大人身后学会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生活理念。犁田打埂,割麦插秧,我们这一代谁都可以手到擒拿的。尽管粮食还不够吃,但一家人能够生活在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虽苦犹甜。在一天天的长大中,那时唯一的娱乐爱好,就是乡村露天电影。每天在田间地头劳作,被汗水浸泡的青涩脸庞下,永远开心快乐,激情飞扬。只要在家乡附近十里八乡的村落里,有露天电影。小哥哥小姐姐们,都奋力干完一天的农活后,早早地收工洗澡打扮,然后成群结队地赶往目的地,或坐或站,尽管看来看去,不乏是有年代的战争片,仍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小姐姐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含羞带娇。小哥哥们勾言搭语,招蜂引蝶,都在幻想能有一次美丽邂逅。在那个精神溃乏,信息闭塞的时代,我们看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的寂寞。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当董文华的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整个中华大地为之沸腾。时值青年的我们,放下裹满泥浆的裤腿,告别生我养我的家乡,挤上南下的列车上,借着春风,沐着雨露,迎着朝阳,踏歌他乡。在陌生的地方,听着南腔北调的方言,感觉进入了人生的迷宫,像一只受惊的小鹿,担心受怕,无所适从。
外面的世界,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灯红酒绿,五彩缤纷。对于还带着土气的我们,生存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茫然失措,毫无自信。面对羞涩的口袋,还要挨家挨户去租借房子,为多出10元,20元的房租而还要讨价还价半天,乞求有自已的三尺容身之地,遮风挡雨。
沿海地带,在大街小巷,城镇乡村,随时都可以看到身背蛇皮袋,或独行,或拖家带口的与我们一样的农民工,到处寻找机遇,希望能有自己发展的人生舞台,挥洒汗水,为自己开辟一片新天地,赚来第一桶金,为改善家人的生活现状,驱逐昔日的贫穷而努力奋斗。
当生活越来越近,才发觉,真正的世界并非如你所愿,丰满的理想撞上了骨感的现实。文化水平和技能的不足,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与当地人生活水平的落差,都会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让我们诚惶诚恐,自惭形秽。
尽管我们放下身段,谦虚好学,总还是感觉技不如人,无法出人头地。同时,微薄的收入还要一大半寄回老家,养家糊口,入不敷出。生活的重担深深地压在双肩,无法呼吸,而无处倾诉,更没有时间去咀嚼回味。路,一直在前方,无法卸下责任,只有硬撑着负重前行,那怕磨破双肩,磨穿鞋底,也只能默默承受,从不相信眼泪带来的同情和释怀。
当我们第一代农民工,成为了创一代,不再在他乡抱怨怒吼,不再怜悯自已所得到的不公,不再自卑自叹。我们已真正长大,真正融入了他乡,拥有自己的事业与栖身之地。同时,把他乡当作了第二故乡,深深地爱着这片长年被海风吹拂的土地。当繁华落尽,我们沉淀得如家乡磐石般的坚硬,更有这江南之水的柔和,对未来充满了全新的希望,用热情把我们下一代精心浇灌。终将,深深地扎下鲜嫩的根系,开满幸福之花,将会硕果累累。
那一座座山啊!
是我的故乡
山里住着我的爹娘
山上埋的是祖先的坟场
那山下的稻田啊
少了昔日的繁忙
浸泡在一片荒芜的苍凉
我那被时光熏黑的祖屋
如垂暮的老人
经不住岁月风雨的洗涤
都已变成了危房
村口的老槐树啊
还是那样粗壮
如今少了孩子们的嘻笑打闹
留下我儿时太多的梦想
时代的脚步
把这里遗忘
骨感的现实
有多少人的梦在故乡埋葬
把青春的热血洒播他乡
留下太多的无奈
却又情牵梦绕的地方
灵魂无处安放
人生最后的归宿
故乡是你永远的
一首歪诗,包涵着对故乡怀念。尽管我们现在都打拼在外面,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乡愁是一坛封存的老酒,时间愈久,思乡愈浓。久居异地,错把他乡作故乡,我们无法回去的从前,无法再融入故乡的现实生活,在梦中缠绵的老屋,老人,老牛;石磨,石碾,石臼。都或将不复存在,难已寻觅。
乡愁,是我们这一代独特的情感。它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似有似无,悄无声息地镶嵌在记忆的长河中,乡愁敏感而柔软的,却又不敢轻轻地碰触。那一抹淡淡的乡愁,像一艘小小的船,载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经过风雨流年。其实漂泊在外的人都明白,无论我们的脚步走向何方,心之所系,但故乡永远是我们的根,待到老骥伏枥,雪鬓霜鬟时,我们一定将会用微颤的双手捧起养育过我们的黄土地,亲吻并呼吸着这带着我们乳臭的味道,并与这山山水水永不分开。
六O七O后农民工 六O七O后农民工 六O七O后农民工 六O七O后农民工 六O七O后农民工 六O七O后农民工六O七O后农民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