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宋文人,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苏轼、欧阳修、王安石等,这些文人才子在语文书上留下太多流传千古的诗篇,然后有这样一位低调的文人,写了一本《梦溪笔谈》这本书如果放在现在,那就是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低调的北宋全才型选手。
沈括(1031-1095年)杭州人,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考取进士、神宗时期参与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期间)、熙宁五年(1072年)任职司天监、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并于次年任翰林学士和三司使、元丰二年(1079年)传闻牵涉殃及苏轼的乌台诗案(此事之真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元丰五年(1082年)因宋军败于西夏而遭连累被贬,晚年则以平生见闻隐居纂著,闻名中外的《梦溪笔谈》就是在这个时期成书的,他将自己毕生心血与研究以笔记题材记录下来,一直为科学界笔耕不辍,直至辞世。
一、全才型人才,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学多项领域提升至全球领先。
1、数学
沈括的“隙积术”和“会圆术”,比西方学者发现类似的公式早六百多年。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1875-1950年)曾在名著《中日数学的发展》中写道:“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像中根元圭精于医学、音乐和历史,但没有沈括的经世之才。本多利明精于航海术,有经世之才,但不像沈括的多才多艺。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天文学
创历法:“十二气历”,与今天的公历相似。改进了张衡的“浑天仪”并制造了计时的“浮漏仪”和测日影的“景表”。在计时精度方面领先西方六百多年。他亲自星象,解释了时差现象。他在历史上第一次阐明了日食月食的原因。实地考察过海潮的涨落规律,得出“每至月正临子、午,则潮生”的正确结论。
3、物理学方面,沈括深谙力学、光学、声学特别是磁学。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制作方法,并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指出“以磁石磨针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比哥伦布1442年的地磁偏角报告早四百多年。他说明了墨子的小孔成像和凹凸镜面成像等光学原理,并解释了彩虹的形成。沈括对声音的共振现象的研究,比 1677 年英国人诺布尔(Willian Noble)和皮戈特(Thomas Pigott)用纸游码演示弦线共振早五百多年。沈括还描述了“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士兵们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之外人喧马叫。此外,沈括还记录并分析了鸣钟的声学原理。
4、地质和地理学方面,沈括正确地解释了化石的形成,比达·芬奇关于化石的类似论述早四百多年。他的“流水侵蚀作用”观点,比1785年英国赫顿(Jame Hutton)在《地球理论》一书中同样的论述早近七百年。在水利工程方面,他主持过沭水和芜湖的治理工程,开垦旱涝保收良田,还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筑堤防水护田技术的著作。他采用的“分层筑堰法”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项创举。元祐二年(1087年),沈括完成了他花费二十年心血编修的大型地图集“天下郡县图”,即《守令图》。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在1926年写的《北宋沈括对地学之贡献与纪述》中,高度评价了沈括在地理学的贡献。
5、化学方面,沈括讲述过金属置换,如“胆水炼铜”,即用硫酸铜溶液可以把铁变成铜。他还观察到化学冷光和生物化学冷光两种自然现象。在石油化学方面,沈括首先命名了“石油”,还考察过石油的矿藏分布,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来制造烟墨的工艺。他说石油“生于地中无穷”,并预见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6、生物医学方面,他对生物的相生相克现象有过观察和分析,记录了不少有效的医药良方,留下著作《沈存中良方》。该书在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合编成十五卷的《苏沈良方》。
7、经济学方面,沈括提出了“钱利于流”的货币理论他指出,加速货币流通不但可以让货币增值,还能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这一思想比西方经济学家的相同理论要早得多。
8、沈括攻读兵书,研究城防、阵法、战车、兵器、战略和战术等军事问题,编写了《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研究了铁和钢的冷锻和热锻,制造出“柔薄而韧”、“强弩射之不能入”的铁甲。他在熙宁八年(1075年)为争回失地而出使辽国,旋归时写了《使契丹图钞》一书。
9、在音乐美术方面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撰写过《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著作。他是乐律专家,研究过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和演奏技艺,还考证过一些乐器的制作和演变。
10、艺术方面:
沈括在书画收藏与鉴赏方面也是行家,有名作《图画歌》,以歌诗形式品评两晋、五代十国至北宋的五十多位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得到米芾等书画名家的高度赞赏。
哲学观点方面,沈括具有原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发展变化观点。他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沈括还认识到,人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认知能力是无限的。
上图为我根据沈括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做成的思维导图,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沈括留给后人的最大贡献,是他晚年在江苏镇江的梦溪园撰写的笔记《梦溪笔谈》。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记录了上面提及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农学、医学和文史等许多方面的科学成就。
《宋史·沈括传》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英国汉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说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编号为2027的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
性情温和,不与妻子正面冲突
沈括的第二任妻子张氏脾气暴躁,张氏不是一般的悍妇,她经常捶打、谩骂沈括,拳脚相加。有时候能把沈括的胡须连带血肉直接扯下来,儿女哭喊着去捡起,见到带血肉的胡须恸哭不已,张氏也不放过沈括。沈括晚年就是在这样的家有悍妻的情况下完成《梦溪笔谈》的创作的。可以说,《梦溪笔谈》是在无数次家暴中写就的。
后来张氏病死。“入皆为存中贺”。去沈括府上的人不是去悼念张氏,而是向沈括表示祝贺。但沈括并没有对张氏的离开表示开心,他失魂落魄,黯然神伤,可见他重情重义,虽然张氏对他有不当行为,但他还是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后来他因为伤心过度险些掉入湖中,幸得旁边好友拉了一把。
但是沈括在张氏去世一年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深受陷害苏东坡污名,人言可畏
沈括陷害苏东坡这一事件,出自宋朝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而《长编》又引自一本已经散佚的私人笔记《元祐补录》。在引用过《元祐补录》之后,《长编》作者又补充道:“此事附注,当考详,恐年月先后差池不合。”意思是说《元祐补录》未必靠得住,还需要继续考证。
《元祐补录》说沈括是在奉旨巡查浙江,路过杭州,向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索要诗集,从诗集中找到“证据”,然后回京举报,使皇帝黜免苏东坡。实际上,沈括1073年巡查浙江,而在此后几年内,苏东坡仕途一直很顺,不但没让皇帝不满,还从副市长(通判)升为市长(知州)。由此可见,沈括陷害苏轼这件事有待考察。
我们可以从沈括当官表现来看他做这件事的可能性。
沈括是王安石手下得力干将,但沈括内心并不认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罢相之后,沈括公开上奏,请皇帝暂停那些并不合理的改革。等到王安石复出,王安石怎么能容忍沈括呢?
不仅是王安石不能容沈括,许多大臣都对沈括激烈批判,其中既包括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也包括支持变法的新党。有个变法派大臣叫蔡确,让宋神宗远离沈括。范仲淹的儿子范纯粹一向反对变法,更是劝宋神宗砍掉沈括的脑袋,理由是大宋和西夏本无战争,沈括这种小人非要开战,才给国家惹来兵祸。然而宋夏之间战役不断,对西夏开战是宋神宗的主张,只是因为战败,沈括被迫当了替罪羊。
现在我们来看沈括陷害苏东坡这件事。《元祐补录》大概写于南宋前期,在南宋前期,王安石被主流舆论评为奸臣,沈括更是奸臣麾下的小人。《元祐补录》作者在讲完沈括陷害苏东坡的故事以后,又意犹未尽地追加一句:“轼知杭州,括闲废在润,往来迎谒恭甚,轼益薄其为人。”苏东坡主政杭州,沈括闲居润州(今镇江),沈括拍东坡马屁,更加受东坡鄙视。事实上,苏东坡主政杭州时,沈括早就搬到了秀州(今嘉兴),说沈括从润州跑到杭州去拍马屁,只是所谓“君子”们对“小人”的想象。
中国历史上再难出一个沈括这样经天纬地的全才,我们应该客观辩证看待历史,而不是让这样一位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因为不实谣言被后人唾骂,实在是一大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书中塑造了武大郎这一形象,而历史上的武大郎确有其人,且身材高大,只是为官刚正不阿被文人用笔墨弯曲刻画,留在世人眼中一个又矮又胖的武大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