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支配不了自己的皮囊,生活会变得怎样!
《皮囊》一书中,中风的父亲无法控制偏瘫的肢体后,用尽力气告诉自己只要打通身体的血脉,一切都会回到从前。屡战屡败的结果让他不得不面对残忍的现实。无望的生活终于将他降伏,从此父亲只是生活的奴隶,他不再挣扎,只等待死亡的来临,那是他的解脱。可是再一次与死亡擦身而过时,他胆怯了。
图片来自网络.png乔布斯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坚定地表示:没有人愿意死去,即便是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想通过死亡到达天堂。
如果不是死亡,而量残疾,又如何面对?文中父亲的方式是自暴自弃,向自己的皮囊妥协。
最近认识的老陈,也是在这样的年纪患了同样的疾病,在床上躺了整整8个月,右侧身体完全动不了,我不敢问他那八个月是怎么撑过来的。直到现在可以撑着拐杖走几步,他的全部日常便是不停的锻炼,他为自己制定了严苛的日程表,不放过一分一秒。我问他,平时的娱乐项目是不是看电视,他女儿说他是农民,没有兴趣爱好,以前就喜欢和朋友抽烟喝酒,现在不看电视,不听广播,最后他女儿笑着看着自己的父亲:现在最喜欢锻炼,对吧!老陈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回答。
图片来自网络.jpg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摆满康复器材的客厅,试图去找回自己的半边肢体,他是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所有人也都告诉他,他可以的。然而半年过去了,没有明显的进展,没有人能保证他会在未来的哪一天,恢复到什么程度。大概他自己也意识到,这副残破的皮囊无法恢复了,时常抚摸着那一侧的肢体,默默流泪。她的女儿很欣慰,老陈还没有放弃康复的执著,可是这样的假象能维持多久,待他放弃自己的那天,他也会像文中的父亲那样,退化到孩子状态吗?那个时候就不需要这么辛苦地活着,到那时,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
图片来自网络.png在这样的困境中,可以活出诗和远方吗?
那是四年前,我的老师拿着一本游记随笔,告诉我,这是一个病人送给他的。那时写书的人对我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这个人就出现在我身边,兴奋感不言而喻。那本书的内容我记不清了,只有一张图片,至今印象深刻:高耸的山顶只有一人独立,背景是绵延的山脉和蔚蓝的天空,只是那人的身边树立着一副手拐。原来这就是那个的中风的病人。老师说起他满满的自豪,仿佛那个充满正能量的是自己。那个作者至今都没有完全恢复,出门要靠拐杖,但是这些没有阻碍他远游的脚步,在他看来,生活不能没有诗和远方。他没有伺候自己的皮囊,而是充分发挥这副皮囊的作用。
书中阿太说过:身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如果说是财富决定了他们的状态,我无法认同,毕竟老陈虽是农民,在一线城市手握几套房产,大概赶上政策的红利期,子女都在身边,也很孝顺,比起文中父亲,已是富豪级别了,还是活在这样自我封闭的世界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心态,是认知,是眼界吧。那位出书的作者没有老陈富有,只是受过高等教育,见识过不同的人,领略过不同的风景,现在把生活过得诗情画意。
图片来自网络.jpg阅历不等同于认知,年龄也不能决定心态。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避免,医学给不了每个人保障。在可控的今天,让身体和灵魂一起上路吧,等到皮囊不再受控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活出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