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磊爆款剧残酷一幕: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黄磊爆款剧残酷一幕: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作者: ad13227af2a1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10:02 被阅读0次

在成为父母的那一瞬间,家长的生活似乎同时定了方向。

孩子成了父母的行动指南和情绪开关。

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可谓是中国家长教育方式的展览馆。

黄磊扮演的方圆是典型的“理解式家长”,教育孩子有理有据。

即使面对敏感话题,也有一说一,不乱发脾气。

而剧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则勾起了无数网友的“童年阴影”。

动不动就情绪失控、过分控制、道德绑架……

看着孩子的生活与自己的预想出现偏差,父母恨不得替孩子过完这一辈子,但现实并不允许。

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多少父母在用暴怒的情绪,掩饰着自己对教育无能为力的心虚。

1

被“情绪失控”毁掉的亲密关系

宋倩是个离异母亲,单独抚养着女儿英子。

她控制欲极强,而且经常情绪失控,不止一次哭着对英子大发雷霆。

因为母亲的过分管束,英子逃课去父亲那里,逃离压力。

发现英子逃课,宋倩直接崩溃发火。

英子一直承认错误,保证自己不会有下次。

宋倩没有理会,只是哭喊着质问“妈妈压力不大呀?”

用“是我一个人带你长大的”来绑架孩子。

很多父母似乎只会用“发脾气”来管教孩子。

不管问题是不是得到真正解决,他们要的只是孩子低头认错,无条件服从。

宋倩看到英子把煮给她的燕窝给了父亲女朋友,没了解真实情况,就失控发飙。

母女之间,长期缺乏有效沟通,一直带着情绪交流。

孩子作为被动的一方,想表达却因为胆怯说不出口。

面对总是用哭诉处理问题、逼迫自己妥协的母亲,长期处在压抑状态的英子,终于忍不住说出了不满。

明明是事实,宋倩却在气盛下一耳光扇在女儿脸上,给母女关系造成了更深的裂隙。

遇到分歧,就用近乎失控的情绪逼迫孩子妥协;

和被母亲的情绪激化,越来越崩溃叛逆的孩子,是无数家庭的现实映照。

教育节目《育儿大师》中,年轻的母亲将哭闹的孩子直接扔下沙发。

严父对奶奶溺爱孙女不满,对女儿的管教更加严格。

奶奶一旦介入孩子的教育,父亲就严厉到几近偏执。

嘉宾曹颖也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被爸爸拿铁钩子追打的经历。

不会处理情绪,没有补救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长久的负面效应。

节目中一位素人嘉宾坦言,尽管父亲爱自己,但表达方式有问题。

因为小时候父亲的过分严厉,自己十分自卑。

长大后想主动缓和关系也不知如何开口。

面对父母的冲动打骂,孩子能做的更多只有默默承受。

那种自卑和无助,可能会伴随子女一生。

2

乱发脾气,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

情绪失控,是亲人间处理问题最坏的方式。

父母没有能力掌控局面,不知道怎样通过正确合理的途径与孩子沟通,只能通过发脾气来宣泄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

处在恐惧中的孩子,很难再去分辨父母语言中的信息,因为害怕无法行动。

如此更加激怒父母,恶性循环。

情绪失控,对当下的事情完全没有帮助 /《幸福来敲门》

很多父母也会在发脾气感到后悔。

稍理性一点的会跟孩子道歉,但不要忘了:你的每一次情绪失控,都已经在孩子的记忆里留下伤疤。

妈妈一次发脾气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但可能只是那一天,妈妈心情不好 /《幸福来敲门》

还有更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拉不下面子,拒绝道歉和解释,让心结永远留在亲子关系之间。

无能无助的父母,让情绪失控成为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但现实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或许才是无条件的。

被父母苛责辱骂的孩子,还是会乖乖地选择低头。

前不久,一段孩子“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视频,被很多网友点赞。

视频中的女孩对爸妈说,家长其实讲道理,孩子也会改正错误。

但多少父母面对问题,只会“嗷嗷喊”,反而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好好说话 孩子会听 / 燃新闻 小孩本来很聪明,都被骂笨了 / 燃新闻 我只读过小学,你都上过大学了,为什么不能用文明一点的语言来教育人呢? / 燃新闻

小朋友的话,戳中很多人的心。

心理学家苏珊·德沃福在《原生家庭》中写道: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那就属于虐待了。

某儿童保护运动组织曾做过一个街头实验:路人坐在椅子上扮演孩子,也可以扮演父母,随意辱骂对面的孩子。

扮演孩子的成年人,明明知道辱骂是假的,还是会感到恐惧、自卑。

明明是实验中“角色扮演”的辱骂,都会让大人难过落泪 / 橘丝带公益片 连大人都无法忍受的辱骂,何况是孩子

哈佛大学医学院Martin Teicher教授通过fMRI实验证实,童年时期的敌对环境,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包括与记忆、学习、运动平衡能力有关的部位。

父母的语言暴力,逞一时之快,却给孩子留下抹不散的阴影。

3

聪明的父母,从不靠坏情绪解决问题

真正明智的父母,懂得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能够和孩子有效沟通处理问题,自然不必通过发“无名火”这种最简单低级的方式泄愤。

愤怒给人虚假的力量感,而非真正的力量

《正面教育》中指出,“愤怒”是对感觉的“第二回应”。

而“最初感觉”正是我们竭力回避、打死也不愿承认的挫败与无助:

“受到威胁、伤害或感到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致于我们会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

愤怒,让人有种虚假的力量感。

父母拿孩子没辙,但可以用大吵大嚷地发火掩饰自己的无能,证明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权。

软弱,因而不敢面对;无能,因而不会处理。

反思自己的行为,倾听他人的需要

日常生活,孩子免不了有让人生气的地方。

很多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就只顾自己发泄,根本想不起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哭闹,就用坏情绪让孩子停下来 / 电影《你是好孩子》

面对愤怒,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学会充分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

1、停下来,专注于呼吸;

2、留意我们的指责(指责反映我们的想法);

3、体会我们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很多时候,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他人的行为。

《家有儿女》中,小雪考了全班第一,全家人一起吃大闸蟹。

刘星历史也考了全班第一,刘梅第一反应是质疑他作弊。

后来真相大白,刘星是因为迷上了三国相关的游戏,恰好试卷上都是三国相关的问题。

刘梅依然不愿承认是自己犯了错,口口声声坚持:“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直到被问到:“你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了吗?”她才发觉自己错了。

“好孩子”理应被表扬,“坏孩子”活该受委屈。

人们情绪的激发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潜意识里如何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保持亲密关系,需要节制的爱

至深的爱仍需要有所节制,为彼此都留有呼吸的空间。

拥有4个孩子的美国作家Brenda Garrison一语中的,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决定,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是隔离我们与他们的那堵墙上的一抔土,要么是连接我们与他们那座桥上的一块砖。”

为人父母没必要大包大揽,让控制欲作祟,亲密感并不意味着为孩子铺垫一切、提供一切。

那等于是教孩子,自己可以什么都不做,犯错也有大人兜底。

儿子参与校园暴力,父亲一路为孩子铺垫开脱 / 《美丽的世界》

尽可能尊重孩子自己摸索、处理问题的权利,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允许孩子犯错,或仅仅是和我们不一样

有时,父母对孩子感到愤怒和失望,并非孩子犯错,只因为孩子的成长和家长希望中的不一样。

从个性意志,到兴趣好恶,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们总期盼他们做出跟我们一样的选择,或者总期盼他们一直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是愚蠢的人。”

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逼孩子学画画,孩子恨到想用缝纫机毁手 / 《向日葵》

用多元的眼光看待亲子关系

父母往往对头脑中的固有观念深信不疑,凡是与自己所经历、所预见不一样的,一概反对。

这样的父母,看待生活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的方式,一种是错误的方式。

但不是只有一种风格是不容置疑的美,不是只有一种道路无懈可击地正确,更不是只有一种人生值得过。

接纳并喜爱自己,同时拥有宽广的胸怀 / 全美音乐奖P!nk演讲

无能的父母,不仅用情绪耽误了孩子,也耽误了与孩子共同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其实,无论是困惑、伤害,还是失望、愤怒,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负面情绪。

而是如何跟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最终建立有时帮助、常常理解、总是安慰的融洽亲子关系。

参考资料:

[1]Jane Nelsen, Positive Discipline: The Classic Guide to Helping Children Develop Self-Discipline, Responsibility, Cooper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M].New York:Ballantine Books; Revised ed. 2006-5

[2]Rowland Miller / Daniel Perlman : Intimate Relationship,McGraw-Hill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Languages

[3]Brenda Garrison, Love No Matter What:When Your Kids Make Decisions You Don't Agree With, Mar 11, 2013

[4]苏珊·德沃福《原生家庭》

[5]The Enduring Pain of Childhood Verbal Abuse, Peg Streep,Psychology 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ech-support/201611/the-enduring-pain-childhood-verbal-abuse

[6]How Childhood Abuse Changes the Brain, Leonard Holmes, VeryWellMi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磊爆款剧残酷一幕: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zl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