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答案中有人说读书是无用的,也有人说读书是有用的。而我觉得,读书有没有用的关键不在于书本身,而是在于读书的人。
古人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想到自己该多读点书了,但往往会忽视其中最重要的“善读”二字。
事实上,读书之路,能读得多并不等于能读得好,因为只有真正善于读书的人,才能把书读出价值,才能让读书成为有用的事情。而是否善于读书,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读者自身是否具有强大的阅读力。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每年出版的新书高达20多万种,图书的总量浩如烟海。假使我们每年能读100本书,而且从1岁能一直读到100岁,终其一生也不过能读1万本书而已,还不及中国出版界一年出版量的二十分之一。
因此,在这么大量的图书中,学会选择读什么书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作者唐琪凯的《阅读力:有效学习高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给出了不错的建议。
书中建议我们带着以下三种精神去选书。
第一,科学精神。
多读具有科普性和原理性的书,这类书可以帮助你掌握和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和规律,提升你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让你眼前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晰,让你对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第二,文学精神。
多阅读优质的文学类作品,这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丰盈内心、加深生命体验,进而为生命带来更多的力量。
第三,实用精神。
我们人生中所遇到的99%的问题,早都已经有人解决过了,而这些答案也被写成了一本本书。其实你遇到的每个问题,它的背后都有一本书在等着你,你与其在困惑中原地驻足,不如行动起来去书中寻找答案。
读完这本书,你还可以收获如下问题的答案:
1.为什么你不喜欢读书?
2.为什么你读不进去书?
3.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的行为改变理论是什么?
4.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爱上阅读,保持专注呢?
5.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参透了一本书?
6.是精读一本书好,还是靠数量取胜的好?
7.如何解决读完就忘的烦恼?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想通过读书来改变人生,就要耐得住这份寂寞。然而,一个人在读书的初期,会因为没感觉到具体的收获而误认为读书并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读书是一个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阅历、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短暂的一生活出几辈子的长度!
尤其是正在培养读书习惯的人,如果想在读书的道路上真正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要给自己建立新的信念系统,要让自己拥有更大的欲望和更高的追求。
其实,在读书的道路上,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根本不是你读过的某一本书,而是你读过的所有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