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在性格形成期看过三毛文章的人,应该都梦想过流浪。
我也梦想过,初三看完当时能找到的三毛全集,神神叨叨满脑子都是未来要到处走走。
不过很快,高一这梦想就夭折了。
那会我就知道,去哪都不重要,和家里人在一起最重要。
再往后,考大学,工作,尽管我执意要留在广州,但是回家的频率非常高,这几年更是每个月。总之,但凡有假期,除非加班,不然我在家。
今天好友和我说,在小红书关注了一个博主,说蛮喜欢她的生活方式。
可巧,我也关注了她。
我最开始关注她,是她拍自己不消费,极简生活的视频。到了今年初,她辞职,开始最低成本的流浪,最开始去的贵州一个山村,后来我就没再留意。
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我暂时没有共鸣了。
我是很不喜欢所谓为了心灵净化或者其他造出来的情怀,而进行一连串苦行僧模式的行为的。
当然,她我没有继续关注,所以她有没有这样我不知道。但是念着一些感想的一些旅行视频,我确实不感兴趣。
我和好友说:这种放下一切生活我们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她有小孩需要抚养长大,我想为父母养老打包。而这位博主不一样,父母是体制内的,自己未婚没有小孩,除了每个月不多的房贷,没有任何牵挂。
我们这种有牵挂的人,做不到的。
除非有一天她的小孩成人,我父母的养老金存够。那还得我们现在好好努力。
以我性格,但凡少点牵挂,我的日子都能过得飞上枝头看月亮。但是,如若不能,站在树下等待阳光从叶缝隙中抖落下来,也很美。
聊完,我又想了下,如果自己真的可以不沉迷工作也不再挨饿了,我会去流浪吗。
想了想,又给好友敲回复:其实如果真的不用工作,我比较想回龙田带着,每天无所事事踩着个单车在镇上这里晃晃,那里转转,看看变化,很好。
再买辆车,心血来潮时就去各镇转一转,我们家哪个镇不山清水秀,各有风土人情等待我们回归呢。
空了再在周边几个县城去兜兜风,够我们浪很久了。
不过想归想,真的有时间,还是想祖国大好河山都去看看。时不时回自己乡镇里去换气,这才是美哉的生活。
但我是不会为了逃避工作忙碌而向往回家的;工作我就想呆在广州。
也不会动不动说心累,说什么回归村里大自然的。
我回家是因为我真的留恋那里。不管我现在工作忙与闲,我都想时不时想回。
我爱大自然,是因为我真的喜欢。不管城里的村里的,不管高山的还是墙角旮旯的,我都喜欢。
而等疫情结束后,又可以外出时,我还是希望每次旅行都带上家里人。
世界那么大,有些地方,也许我也去不了,但是我可以通过读书观影去往那里。
但是我的爸妈,如果我不带他们出去,他们没有其他方式去看到。
我务实的本能就又回来了:流浪都是非必要的,只有世界那么大,我如果出去看看,我想带着他们也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