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来的小老师这几天看着我接待不同的家长。今天这个学生家长走后,她跟我说:“老师,我喜欢今天这个家长。”
“怎么呢?”我问她。
“这个家长从一来,就表现得特别配合,能够认真倾听。对孩子的问题有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敢于承认不足。而且特别明显的感受到她感激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用心。”我们这位小老师倒豆子一般地说。
这番感慨来自对比。也许是因为这两天见识过在办公室门口就质问老师“招呼我干啥呀?不说开家长会吗,怎么就我一个人来了?”;也许是因为遇到很多听老师说起孩子的情况,就赶紧表白“我们在家总说,总管呀,可是他就不听。”;也许是因为上次那位在办公室被孩子的违纪行为惊到倒抽气的家长,扭头看到孩子又和颜悦色……
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别人家的家长呀。
晚上回来跟第一名的家长发信息,嘱咐让看着孩子有时间做个课外阅读语段,并提了做题要求和方法,家长没有任何借口,答应、道谢,简洁明了。
第十五名的家长应要求打来电话,先说孩子成绩不理想她有责任,孩子听话懂事总是自己学习,没用家长管过。弄得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我还投入地介绍陪孩子学习的方法,家长已经反复道谢,反复表达会多跟孩子谈。我说了多次,不要只是说给孩子听就为止,还要关注她的学习效果,家长应着,但我不知怎么心里总觉得是一种应付。但愿是我的错觉。
很想和做家长的说一句:“当你不能成为‘别人的家长’就不要强求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时,有没有想过孩子会不会拿你去与别人的家长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