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抱怨:我也想好好读书,但是我就是没有那么多热情,那么多动力,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你回想一下自己所有的习惯和爱好,不论是运动、音乐、电影、旅游还是喝酒、打麻将,你会发现,你往往并不是一上来就对这件事情产生了那么浓厚的兴趣。
更多的情况,是一个你想要亲近的人,带领你走进了某个世界。
小的时候,可能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渐渐迷上了篮球或足球;大学的时候,可能是为了追一个女孩,你才开始练吉他。对于音乐的兴趣也是这样啊,一开始你可能就是很喜欢这个歌手,然后听过了他所有的歌,渐渐才爱上这一类的音乐。
我回想了一下,我是怎么爱上阅读的,最大原因是来源于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会在我睡前为我读故事书,这让我对故事产生了兴趣,慢慢就对书产生了兴趣。
所以你看,我们人类就是这样社会性的动物,这种属性,天然的让我们更容易对人产生感情,而我们又可以把对人的感情,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从而对它们产生热情。
说回到读书这件事情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规律。从人出发,来增强对书的热情。先喜欢上作者,再喜欢上这本书,我们不妨把这样的方式,称作「追星式阅读」。
具体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为你介绍三个我觉得非常实用的招数。
第一招,你可以八卦这个作者
没错,深挖他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更容易对作者感兴趣,接下来,这种兴趣就会投射到书中来。有一本我非常喜欢的谈读书方法的书,叫做《书读完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金克木老先生。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人,年轻的时候和女孩约会,女孩捉弄他,把不会水的金克木带到了一条单桨小船上,结果,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划船。他年轻的时候,借到了一本凯撒的《高卢战记》,可惜这本书是拉丁文的,结果他凭着书里的一点英文注解,和书后的拉丁语法简明教程,硬是读完了这本书,还学会了拉丁文。
作为一个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竟然还翻译了一本《普通天文学》,至今依然是咱们国家天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必读的书目。
这样一个传奇的人,有趣的人,相信你已经有了去阅读这本《书读完了》的冲动。
第二招,先去找作者的影像或声音
文字有文字的好处,那就是信息密度大,有助于我们的深入思考,但是难免会显得有些冷冰冰的。而声音和影像就更容易让人鲜活起来,自然也就更容易让人感到亲近。
越是枯燥的书籍,如果你能先听一听作者的演讲,反而你会更加容易感受到他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接下来再去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感觉轻松许多,因为你已经和作者产生了联系。
比如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心理学的著作,讲的是心流,而作者正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流这个词的创造者。因为是一本心理学的书,其实读起来并不轻松,我就找到了作者在TED做的18分钟演讲,听他讲为什么要研究心流,和在研究中得到的有意思的结论,这18分钟的演讲之后,再去读这本书,就感觉更容易理解。
第三招,去往书中出现的那个地方
是的,很多书籍,如果你能设身处地,把自己进入到那个环境当中,你才能更加理解作者,更加读懂这本书。
感受最深的一次,是我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这本书一开篇,描述的是黑龙江严冬时节的场景。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是在北京的夏天,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而我第二次读的时候,在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天非常冷,最低气温可以到零下30度,下起雪来可以没过人的脚踝,在一个下雪的冬天我又打开《呼兰河传》,我突然发现所有的文字都鲜活了起来。
使用以上三个方法,先和作者这个人建立连接,你就会更容易读懂厉害的书。
不论是书本中,还是朋友圈,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别人的故事,这一部分我们就来谈一谈,我们要用怎样的态度,去读别人的成功故事。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止需要定理,还需要例题,我们往往是通过例题来理解一门学科或者这个世界的。
对于人生,也往往如此。成功者的故事,就是我们的「例题」。
有的时候是道理太高深,必须要通过模仿他人怎么做,我们才能找到方法,有的时候干脆就没有找到那个一定之规,我们只能亦步亦趋跟在成功者的后边。
可是对于很多人,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在读故事的时候,感觉受到鼓舞,感觉受到启发,但是放下书或者手机,他还是他,我还是我,自己还是没有变化。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这些故事对自己产生影响呢?
我的建议是,你要有意识地去寻找三个点。
第一个点: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你的「痛点」。
所谓「痛点」,就是那些持续困扰你的问题,它让你感到焦虑,你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在这些成功故事中着重寻找你的痛点,你最容易把他人的智慧投射在你的生活中。因为痛点的焦虑会促使你主动,主动思考,主动移植,主动行动,也就避免了故事和你不产生交集的尴尬。
第二个点: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你和他的「焊点」。
所谓「焊点」,就是一些共同的特质,让你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能牢牢绑在一起。
人是趋同的动物,天生会对和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产生好感。「孕妇效应」也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焊点」的故事之中。
学习的第一步,正是信任和倾听。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有 20 个老师,你会从哪一个老师那里学到更多?
一定是那个你最喜欢,又最能引起你注意力的老师。
对于我来说,我和书中人物的焊点,就是阅读。
在之前说到的那本《朋友圈的尖子生》中,算上小马宋本人,一共写了 14 位,其中正好一半的人都提到大量阅读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包括李倩、马文亚、李叫兽、马占凯、冯鑫、剽悍一只猫和小马宋本人。
所以这一半人的故事,我看得格外仔细,因为我想了解,阅读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把读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焊点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帮助我们抛掉很多自我怀疑。
我们每个人,虽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一无是处,我们一定有值得坚持下去的方法、思想和品质,不幸的是我们经常会自我怀疑,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是不是应该坚持的。
而故事中的「焊点」,往往能指向我们和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点,当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同时也是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时,我们自然就可以更加坚持了。
第三个点: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他的「污点」。
这个「污点」不是指丑陋罪恶的一面,而是你在阅读他的故事时,你发现自己最不能同意,或者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前边提到,如果有20个老师,你会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最多,而我回想自己上学的经历时,我发现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我也能学到很多。
那就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会想方设法把他驳倒,为此还会回去查阅不少资料,反而,我也学到了很多。
是的,沿着「污点」发问,最后得出的答案对我们来说很可能是「毁三观」的。但这是好事,不破不立,你想要升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必然就要「毁掉」一些旧有的观点。
但是好在并不是所有的故事对应的都是我们的过往,更多的故事对应的是我们的未来,那么在这些故事中,找到「污点」,去发问,去思考,去设想各种演变的情况,去试图驳倒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被故事驳倒,找到自己的偏见,修正它。
这,也是我们进步的开始。
「痛点」、「焊点」、「污点」,所有这些的关键,是和成功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联系。
只有建立了联系,他的方法才能投射到你的生活,你的思考才能进入到他的故事。而这样的相互渗透,才能让你从被动的浏览变成主动的阅读。
而「主动」,正是从任何书中获得智慧的关键。
所以,抓住这三个点,让书中的人和你建立联系,你就会更容易读懂这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