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楼梦》:贾母狠批《凤求鸾》,不止是在骂人,更是在维护宝玉黛玉

《红楼梦》:贾母狠批《凤求鸾》,不止是在骂人,更是在维护宝玉黛玉

作者: 爱文字的小狮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7-08 14:52 被阅读0次

    以前看《红楼梦》,最佩服的就是王凤姐,伶牙俐齿,雷厉风行。

    虽然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反了了卿卿性命”的下场,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管理贾府的杰出才干。

    是真枭雄也。

    当我读到荣国府元宵节开夜宴的情节时,实在是觉得贾母才是真正的“批人不露声色”的强者。

    元宵节对于贾府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书中前八十回总共提到三次。

    我们今天主要来说一下第三次元宵节中,众人在荣国府喜开夜宴,贾母痛批《凤求鸾》的深意。

    01

    这次元宵节,毫无意外,又有唱戏。

    贾母因为心疼那些唱戏的孩子们,就让戏先歇着,让孩子们也吃些滚汤滚菜来吃。

    这时有个婆子带着门下的两个女先儿进来,所谓“女先儿”,就是女性书曲艺人。

    贾母问最近有什么新书,两个女先儿回答有一段新书,讲的是残唐五代的故事,叫作《凤求鸾》。

    贾母夸赞这个名字好,但是当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后,读者们才明白贾母的态度其实是先褒后抑。

    女先儿说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名叫王忠的乡绅,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乡,膝下只有一个儿子 名叫王熙凤。

    众人一听就都笑了起来,原来这重了贾琏妻子王熙凤的名儿。

    凤姐说重名重姓的多了去了,让女先儿不必忌讳,只管讲下去就行了。

    女先儿接着讲:

    “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女先儿一说到这里,贾母就打断了说难怪叫《凤求鸾》,后边的故事情节必定是这王熙凤要娶雏鸾小姐为妻。

    女先儿反问是不是老太太听过这回书,众人都说并没有听过,贾母这是猜着的。

    02

    紧接着就是贾母的一大段言论,这是贾母在痛批《凤求鸾》这个故事,或者说是在痛批这样类似的故事: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贾母的话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细细看来,就会发现,贾母的话其实批遍了古今中外那些关于才子佳人的故事。

    在贾母看来,这种书都是一个套路,都是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

    其实,在这一回最开始的部分,有着脂砚斋的前批:

    【庚辰: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部共成一套”云云,犹未泄真。今借老太君一写,是劝后来胸中无机轴之诸君子不可动笔作书。】

    我们回到第一回楔子中来看一下,那块被女娲弃掷在大荒山的石头,恳求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到红尘间,走一遭温柔富贵乡,于是就把它变成了通灵宝玉。

    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一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经过此地,看到石头上记载的故事,与石头展开了一段对话。

    在交谈中,石头说了这样一句话: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

    这是石头在说自古以来的才子佳人等书,都是讲的内容都是一个套路。

    那么,《红楼梦》是这样的一本书吗?并不是!

    没有想到吧,第五十四回中贾母说的一句话,竟然与第一回中的一句话遥相呼应。

    贾母说自古以来的才子佳人故事,“佳人”都出生在书香门第,是通文知礼的绝代佳人,但是遇见一个清秀的男子,就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书礼都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这哪里是佳人?

    接着又举个一个例子,让这个故事里的谎言不攻自破。

    贾母说既然是仕宦书香家的大家小姐,自然家里人不少,奴才丫鬟更不少。

    贾母反问为何这种书上,跟随着小姐的只有一个丫鬟?可见是前言不搭后语。

    贾母的这段话很厉害,如果联系贾府当时的现状,说到“才子”自然会联想到贾宝玉,说到“佳人”自然会联想到黛玉、宝钗等女子。

    黛玉和宝钗都对贾宝玉有着不一般的情愫存在,但她们并没有因为见了宝玉,而丢失了大家小姐知书达理注重礼节的习惯。

    贾母的这段话一方面是在让《凤求鸾》的故事谎言不攻自破,另一方面痛批所谓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03

    如果说上边这一大段话是贾母在说《凤求鸾》故事本身,那么下边这段话就是在无形中骂了编故事的人。

    贾母说:

    “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贾母的态度非常明确,说编这种书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见不得别人富贵,编出来污秽人家;

    另一种是自己看这种书看多了,自己编出来取乐自己的。

    但是不管是哪种编书人,都必定不是世宦读书人家的,因为世宦读书人家的家族内部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是贾母痛批编书人“诌掉了下巴”,也是讽刺他们嫉妒富贵人家。

    而后半部分则是贾府以自家府内为例说事,贾母自谦说自己是“中等人家”,自己府里也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这是贾母在维护府内的所有姑娘们,在贾母心中,贾府的姑娘们是真“佳人”,而不是见了清秀男子就忘记诗书礼节的人。

    如果非要说明是在说哪个姑娘的话,那非黛玉莫属。

    就在发生这段情节之前,贾宝玉给众人斟酒,大家都一一地喝了,唯有黛玉不喝,而是拿了起来放在宝玉嘴边,让宝玉饮酒。

    这个举动在这样正式的大场合中,别人看了无疑觉得过于亲昵暧昧。

    所以,贾母这番“掰谎记”的言论其实是在维护姑娘们,尤其是在维护林黛玉。

    04

    除此之外,表面上看,这是贾母在痛批《凤求鸾》以及编书的人,实际上,还有一番深意,那就是贾母在说给那些散布谣言的人听。

    从何得知呢?

    我们知道,贾宝玉抓周只抓钗粉脂环,自小就喜欢厮混在女儿堆里,甚至还要吃姑娘们嘴上的胭脂。

    那时候的贾宝玉和众姑娘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这样的行为举动却招来了不少的非议,甚至还有人散布不当的谣言。

    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紫鹃情试贾宝玉,就对贾宝玉说过这样一段话:

    “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

    从紫鹃口中,我们可以得知“混账行子们”总是在背地里诽谤贾宝玉,说他总是跟女孩子们“动手动脚”的,看着不尊重。

    在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贾宝玉偷偷溜出去看被撵的晴雯,结果二人的对话被晴雯的嫂子灯姑娘听得一清二楚。

    贾宝玉被吓了一跳,灯姑娘坐在沿炕上,把贾宝玉搂入怀中,紧接着曹雪芹的一句话为贾宝玉开脱:

    “宝玉如何见过这个,心内早突突的跳起来了,急的满面红涨,又羞又怕。”

    这是贾宝玉的真实表现,他只是喜欢和女儿们一起玩,他最尊重女儿们,在他的心目中,女儿们像珍珠一样。

    灯姑娘接着的一句话再次证明了有人在散布贾宝玉的谣言:

    “呸!成日家听见你风月场中惯作工夫的,怎么今日就反讪起来。”

    看来,灯姑娘经常会听到贾宝玉平日里的行为,更为甚者是“风月场中”的行为。

    毫无疑问,这是有人在散布谣言,散布贾宝玉和女孩们有染的谣言。

    贾府人口众多,贾宝玉作为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一言一行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但也正因为人多,所以嚼舌根的人也不少。

    在这次元宵佳节期间,贾母恰好逮住了这个机会,趁着痛批《凤求鸾》的故事,为贾府洗清了清誉,尤其是贾宝玉和众姐妹的清誉。

    05

    总而言之,贾母的这次狠批《凤求鸾》和编书的人,不仅仅是在骂编书者,最重要的是维护了贾府的声誉。

    不同趣味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都可以有着不同的诠释,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

    以上内容由【爱文字的小狮子】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贾母狠批《凤求鸾》,不止是在骂人,更是在维护宝玉黛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lv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