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财富是一种思维

财富是一种思维

作者: 互联网追风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15:25 被阅读0次

在成为富人前,我总是会抱怨财富,似乎财富一直离自己好遥远,总是抱怨它为何迟迟不来。

当成为富人后,我便开始感谢财富,似乎财富总是陪伴在我身边,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富有。

然而,无论在贫穷和富有过程中,财富并没有增减,它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们对待它的认识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如今看来,财富只是一种思维而已。

那么财富,取决一种什么思维呢?

1 拥有者的态度

首先,必须明白,你已经足够富有,你未来的努力只是让这种富有变成现实。因为只有富有的人才能变得更加富有,而贫穷的人将会更加贫穷。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故事被大众所熟知,也成为了一种生活中的定律:马太效应。说起来,马太效应就是一种两级分化效应。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财富的分布规律就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现象。

那么,既然财富存在这一种定律,表面上经济面贫穷的我们是否要哀叹,变得富有会越来越渺茫呢?

如果这样,那真是一种悲观的宿命思维。事实上,我们需要借用这种效应。内心告诉自己,我已经足够富有,比如我有健康的体魄,有旺盛的求知欲,有改变命运的决心,有支持我的亲人朋友,还有难得的和平时代。

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对于缺乏的人,都是永生渴求的财富。

不要等到失去已经拥有的财富时,才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看看自己的双手,健全、灵动,借助工具,就可以创造多么精妙绝伦的事物。财富已经在你身上,你只需要在财富的路上变得更加富有而已。

2 打好台基

你必须做好一次前期的储备,这样才能让你有势能开始做增量的台基。

古希腊一个神话人物西西费斯,因为触犯众神,遭到惩罚。每天要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山,白天把大石头推到山顶后,晚上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第二天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周而复始。这个故事,一方面看到西西费斯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而另一方面,它形象的展示了一种巨石山上的势能。

受尽艰辛,只是让我们的石头(财富)处于一个高一点的山顶,于是才能看到另一个山顶的高度。可是,我们努力推上去后,没有打牢固,石头又滚下来了,就像西西费斯一样,周而复始的重复从原来的山底处再推向原来的山顶,那么石头终究只是一条坡道上,来来回回,而我们的有限精力就要在这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西西费斯,受收到了诸神的惩罚。而我们生来就不存在这种惩罚。如果努力推上去的财富,又滚落到原点,那就是没想明白,财富增长是要不断聚集势能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越级,才能真正实现更大的富有。

3 不回避风险投资

如果没有去承担风险的意识,那么财富拥有都将缓慢爬坡,必须用风险去创造财富。别忘了,你已经足够富有了,作为一个隐形富翁,如何不敢去做一些风险投资呢?

小富小贵,大富大贵,我们一旦稍微有点财富,就会变得脆弱,因为过于守财,而害怕承受风险的代价。事实上,这是对已有财富的不自信,对创造新财富的不自信。

古人有一句俗语:富贵险中求。如今这似乎成了一个坏的俗语,因为我们听到太多“险”中求彻底失败的例子。老一辈们总会用自己无数次风险失败的例子,教导晚辈们,要学会懂得安稳的过一生。

当我们思考这个“险”和“稳”时,需要知道财富对于你的前提,是一个稳定富有状态,还是一个不稳定富有状态。而这个状态更多程度来源于我们的主观判断。比如说,你好不容易获得了16万美金的财富积累,你是觉得自己稳定富有了,还是不稳定富有了?如果是前者,你会感觉16万美金够了,失去它太可惜。如果是后者,你会不满足,期待这笔钱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来听听李笑来如何看待这16万美金的。

2011年的时候,我恰如其分地穷。那个时候我的海外账户里能拿出来的钱,最多总计16万美元。我开始关注的时候,比特币的总市值,刚刚从200万美元蹿升至500万美元。因为我恰如其分地穷,所以,“说冲进去就冲进去了”。可是,那时候我给几个大佬讲这个事情,他们的一致反应是,“哇!这东西牛逼啊!好玩!”,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每天随随便便投资的创业公司也都是这个规模量级,一年要投几十个,单单这么一个“项目”里,放不进去那么多钱……——《 不要让“区块链恐慌”影响你的生活》,李笑来

但是冒再高的风险,也要留下吃饭的钱。只是需要风险可以创造财富,但是并不代表任何风险都是值得去冒的,风险并不必然导致财富。

4 做足研究

你凝望财富时,财富也在凝望着你。

如果你眼中的财富是深渊,那么深渊将永远对你来说是一个谜。你需要放下一些探测器下去,好好打探一下,财富的模样是什么。就像地下岩层一样,在煤老板眼中,煤层就是财富的特征,在石油公司眼中,油层气才是财富的特征。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常常将股票研究和平常的购物对比,大众总是花很多时间花在一个商品的对比上面,研究这些参数哪些参数,从而判断这个件商品是否超值,却在股票投资时总是过于自信,一个小道消息就匆忙决定大笔的买入某支股票。

普通人似乎都有一种过度自信,花钱买入可能带来财富增值的事物时,总是忽视谨慎研究的好习惯。但是当购买某个消耗品(随着时间流逝自然损耗)时,就会谨慎很多,研究的时间会多的多。试想,你上次购买一辆汽车和购买某只基金时所花的时间吧。

当投资者正努力挑选一只好股票时,一只好股票也正在努力地挑选投资者。不做研究就投资如同不看牌就玩梭哈扑克游戏一样危险。——彼得林奇

正如你在寻找财富时,财富也在寻找它愿意寄生的人。你不去了解它,它如何心甘情愿愿意留下来陪你。

5 不要投机

投机心态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状态,企图有能力掌控这种超级不稳定态的人,要么是神,要么是傻子。

任何时候,我们对信息的掌控度都是不完备的。我们总是通过不完备信息条件下,企图拥有更多财富。投机就是一种在信息极其不完备状态下的赌博心态。你可能会赢十次,但是不能一直都赢,总会有一次的投机失败,让财富血本无归。

更可怕的是,投机除了锻炼了一番你的胆量外,并没有带给你更多接近财富的能力。

规避投机,最佳策略就是更多的弥补信息不完备的局面。比如多花时间研究财富。

对待财富的研究如果只是追逐形式上的研究,就像在股票市场上研究K线图而不是研究基本面一样,脱离了价值投资,那么久使用投机的心态对待财富。你对待财富投机,那么财富也对你投机。

6 财富需要时间

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据说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虽然无从考证,但是复利的价值已经成为财富神话不争的事实。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两个年轻人,一个在23岁开始每年投资10000元,直到45岁,每年按照复利15%的收益增长;另一位年轻时候活的自在,32岁才开始投资,为了弥补往日失去的岁月,他每年存20000元,同样按照15%的复利计算,当二人都到45岁时,你认为谁的钱更多?

答案是:23岁开始投资的年轻人

23岁的年轻人在45岁时,通过复利可以获得137.63万元,而32岁才开始攒钱的人,到他45岁时,虽然每年的投资金额是23岁年轻人人的两倍,但他只能获得68.7万元。

巴菲特1963年写给合伙人的信中说:“我们的合伙基金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要以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复利增长,而且长期资本损失的风险比主要投资公司更低。”他早在自己只有30多岁的时候就明白了复利的重要性,1962年、1963年、1964年他先后讲了三个神奇的历史故事说明复利的神奇作用。

我们开始明白复利的价值,稳定的增长将会带来惊人的财富价值。而复利的背后则是牺牲了短时的消费,从而赢得更长远的回报。

复利仅仅是财富大厦的一个小策略,在财富积累中,还有很多很多策略。但是这些策略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时间。财富时需要时间的,正如巴菲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如果企图一下子掉出一个大雪球,那么雪崩之下你不仅接不住,还可能粉身碎骨。

7 明确自己的能力边界

明确知晓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一种对待财富的基本思维策略。永远要在能力边界里做事,对不确定性要心生敬畏。

在对财富的态度上面,需要有一种管理意识。管理钱来钱往,首先得管好自己的能力的边界。评估自己能掌控多大的财富,在多大的风险下面让财富流动起来不心疼,这个就特别需要我们对能力圈的管理了。

巴菲特在1996时就能力圈的边界与大小问题做过这样的阐述: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思考自己的能力圈,就是要有边界思维。

吴军在他的专栏《谷歌方法论》中,特别提到边界思维。

图灵和常人思维方式的差别在于:图灵是先找到极限所在,然后再极限里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做那些试图超越极限的事情。具体到计算机这件事,图灵首先考虑的是“数学问题是否都有明确的答案”。因为问题不解决,就辛辛苦苦去解题,最后可能发现无解,一切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

那么,如何计算出自己的能力圈?有人曾就此向巴菲特与芒格发问。

对此,芒格幽默地说:“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边界。若你问起,那就意味着你已在圈外。”巴菲特则坦承自己并不能就此提供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我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圈边界,但对其他人实在没有什么建议。”

看来,这是一个自己去悟的命题了。在财富面前,的确没有一条完全被人指引的康庄大道。

8 写在最后

最后,总结一下,财富这种思维需要我们用一种拥有者的心态,努力去打好台基来获得财富增量的势能,利用风险去创造财富,却要尽力避免投机的不稳定局面。这一切都需要做好对财富的研究,明白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中掌控所拥有的财富,同时需要有耐心给财富足够的时间,让财富慢慢滚成一个大雪球。

然而,我们在财富的路途上,都将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没有天使一直指引的。那些你笃定的指引,或许只是魔鬼的召唤。你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财富思维、财富观。

最后,不得不承认,富有是乐观主义者的命运。巴菲特就说他自己是幸运儿,恰好出生在美国,也恰好出生在美国国运昌盛的年代,要是出生在非洲,或者几千年前的美洲,他很可能成为那些凶猛野兽的午餐,因为他既不擅长奔跑也不会爬树。

我们赶上了千载难逢的中国昌盛的伟大历史机遇,迎来了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华国运,祝愿大家都能成为幸运儿,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end-


作者:曹涛CT,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

相关文章

  • 我的人生财富课堂上线啦

    很多人都以为财富就是金钱本身,但实际上财富是一种思维模式。拥有财富思维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赚取财富。而没有财富思维...

  • 财富是一种思维

    在成为富人前,我总是会抱怨财富,似乎财富一直离自己好遥远,总是抱怨它为何迟迟不来。 当成为富人后,我便开始感谢财富...

  • 财富是一种思维

    财富并非单纯的物质,而是一个人思考能力的产物。所有渴望财富自由和提高财商者,都应该学习投资的正确知识,而不是把自己...

  • 财富是一种思维

    与其说理财是一项技能不如说理财是一种思维。 以前安逸的职场生活让自己对财富的需求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

  • 【晨现分享财富力002】

    【晨现分享财富力002】 造成差异的是一种财富意识,通常来说,也就是富人的思维模式,认知决定的思维模式,这种财富意...

  • 财富是一种能力和思维

    谁都可以富有,想变富的前提是什么? 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 《经营智慧》

    学习是一种财富,只有积累,才会裂变! 成功是一种思维,只有成长,才会爆发! 团队是一种组织,只有完善,才能战斗! ...

  • 《慧杰语录》——每日必读

    学习是一种财富,只有积累,才会裂变! 成功是一种思维,只有成长,才会爆发! 团队是一种组织,只有完善,才能战斗! ...

  • 慧杰——《经营智慧》

    学习是一种财富,只有积累,才会裂变! 成功是一种思维,只有成长,才会爆发! 团队是一种组织,只有完善,才能战斗! ...

  • 《总裁经营智慧》

    学习是一种财富,只有积累,才会裂变! 成功是一种思维,只有成长,才会爆发! 团队是一种组织,只有完善,才能战斗!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财富是一种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mr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