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阴阳浅谈

阴阳浅谈

作者: 由俊鹏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21:22 被阅读0次

          近日的成都,阴雨连绵不绝。秋天的消逝,宛如早已暗黄的银杏叶一般,寒风轻轻席卷,便悄然而落。落地的一瞬,静极也。俗谓一叶而知秋,今寒雨凌虐,秋去而冬来。

          时值癸亥月,水气渐盛,偏适逢阴雨,更觉潮湿不堪。每次想起节气,无不感叹中国古人智慧之深远。世情芜杂,掺以人事,则更加包罗万象,眼花缭乱。于是,古人假以阴阳二种状态的此消彼长、相互生克来描述世间百态。上至日升月落,寒暑交错,中至人情世故,下至土地孕泽万物,莫不依据于此。不懂阴阳变化,难窥中国文化之精魂。

          古人将世间万物的变化,统概括为阴阳的生灭(其实并无真正的生灭,因为是循环不止),但这大概实在太过于抽象,不足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便将阴与阳所代表的两种对立的状态,进而具体细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阴阳“生长”的状态。阴可以分为老阴与少阴,阳可分为老阳与少阳。正如人有少年与老年,季分春夏与秋冬。阴与阳的四种状态,也是如此。多有朋友闻此“五行”,便草率将其归类于迷信的范畴,实则过于狭隘。故有此五行学说的产生,便可应用于具体的生活中去了。例如,我们熟知的中医调理,《黄帝内经》有云:早春时节,人应常着衣宽松,早起步于庭外。此为早春时节,勤加活动,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试问阳气究竟为何物?在我看来,它并不实有地存在,更像一种形而上学的概念,但又着实存在,蕴藏于万事万物之中。

         

    阴阳浅谈

          我们熟知的诸多成语中,例如“阴盛阳衰”,“否极泰来”等,更加生动地描绘了阴阳变化的本质。阴极而一阳生,阳极而一阴生。再形象一点,以我们熟悉的四季变迁为例。夏至往往代表着一年之中,最酷热难耐的季节的到来。于一般人看来,夏天嘛,必然“阳气十足”,的确如此。在夏天,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阳气的循环涌动。“阳”者,明显,躁,动也,是故人在夏季常觉燥热难耐。但恰好在这阳气暗涌的时节,却有一阴悄然而生。而冬至呢,则有一阳生。冬天气候严寒,大地冰封,地球的表面是冷的,此时的热能却向内收缩,所以冬天的井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水却是凉的。

          就像人们往往喜欢在冬天围着一起吃火锅,来暖身,外界虽冷,胃却是暖的,消化能力较强,怎么吃都不怕(但这不是你胡吃海塞的理由);夏天则正相反,胃是寒的,若在夏天肆意食用生冷食物,看似解暑,实则加重了体内的寒气。故须养胃,则应于夏日多饮热水。

          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当事情发展的极致的时候,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必然朝相反的方向开始演变发展。这个道理于人事中亦有所体现,莎士比亚曾说,戏剧乃是反应生活的镜子,一部《红楼梦》,聊解辛酸事,贾府表面看起来繁盛无比(正如夏季中涌动的阳气),实则内部早已暗生危机(参考上文夏至而一阴生),家道中落便早已成为定局。这世间,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好事与坏事。荣盛的景象中,可能早已埋下祸患的种子。而看似一片衰颓之景,机遇却可能从中孕育。此为我从阴阳中体会到的至简的道理。它除了可以启示人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以外,更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一切。我相信,以这种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会带给你一种超然于外的错觉。并且,使你更加明智以及沉着。

          诚然,中国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又岂是我聊聊数笔可以穷尽的呢?我唯一的奢求,就是在这个狂躁不安的年代里,为心灵保留一片田野,既可以栖息,又可以收获果实,以飨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浅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s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