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自己的程度
考试有分数,用分数可以衡量自己的数学水平。平时作业有老师批改,可以通过正确率、老师打的ABC来判断自己的掌握程度。
但我问学生你哪里不懂的时候,学生说不出来,要想一会。这个过程学生大脑在飞速运转,感觉要坏掉一样。最后得出的答案要么是不知道自己哪里不用,要么就只能说个大概。
因此,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感觉平时自己都懂,但一考试就错。
实际上,平时可能就没有真正弄懂。
2️⃣ 记不住,记不住自己的学习状况
光是记住公式、概念、解题方法就已经很费脑子了,根本腾不出精力来评估自己的学习。连最起码的,记忆自己得多少分都有可能困难,更别提记住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
记忆是一方面,还有分析。缺乏深入的分析,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只能得出“这个知识点我掌握得不好”这个结论。但问题是,一个知识点下有很多个题型啊,不同题型应用知识点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题型还有可能包含多个知识点。
因此只是单纯分析哪个知识点没有搞懂用处不大。你根本没法用你的分析帮助你学习、复习。只能是凭感觉,感觉这类题型不熟,课上要认真听一听、作业要认真做做一做。
3️⃣ 借助记录
以前作业少,可以有时间自己琢磨题目。
后来作业多了,没时间自主学习了,也没时间思考自己哪里掌握得不好了,也没关系,跟着老师走就行。
但当写作业写到要熬夜,老师的授课、学习计划跟不上时,学习就会感到明显的掉队感。
你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便赶上大部队、先头部队等。所以我们需要在平时就去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
自己的感觉会欺骗自己,但平时的错题不会,因为不会就是不会,哈哈。记录自己的错题,记录错题中哪些解法、思路、知识点考察方式不熟。定期复习,把这些错题巩固扎实。
4️⃣ 结语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受限于对自身能力的错误认知,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错题是映射真实学习水平的镜子,通过认真记录每一道错题,分析其中的原因与薄弱环节,我们得以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弥补知识漏洞,更为我们指明未来的学习方向。
面对学习的挑战,唯有正视问题,制定策略,方能稳步前行,最终取得长足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