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乡之昔日梵音(3)

故乡之昔日梵音(3)

作者: 大漠胡杨L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9:36 被阅读0次

依明文少江《壬戌冬宿方溪寺》韵

时隔多年途不迷,清明祭祖愿难齐。

草街江阻生溪月,玉带流芳换彩霓。

日落氤氲峰飞浅,车过船鼓云归低。

千秋一瞬菩提梦,更护莲台多春泥。

——本文作者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兵部给事中文方因深恶奸臣严蒿朝廷独断专权,颇有微词,因而触怒于严,被罢官还乡。

即日,文方遂与同僚阁佬们一一告别,一行五人启程从京都回川,一路风尘仆仆,在一个冬日晌午时分,到达家乡合州地界,匆匆谒会了合州知州,遂从合州码头乘船逆涪江而上,傍晚时分,在方溪码头泊船上岸。此时寒风瑟瑟中的文方回想起自己几十年的宦海生崖,一朝解甲归田,颇有几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凄凉伤怀之情,不禁打了个寒颤。

穿过方溪口一条青石街道,一路向西走过一条清溪石栱桥,绕过一座小山丘,一条环山"U"字小溪横亘于眼前,对岸一座山峰突兀而起,一条山脉龙脊斜向东南而下直达溪边石拱桥头,一条宽阔石阶循龙脊直通山顶,石级两旁均匀分布有七座小白塔,一坊石牌。遥望半山之上,石级两侧,苍松翠柏,青竹悠悠,浓荫深处,农舍俨然,山腰薄雾缭绕,此时已隐约听到寺院悠扬的钟鼓声声。

文方知道这就是家乡的云归山寺(后更名方溪寺),合州界四大名寺(龙游,净果,护国,方溪)之一,一方千年古刹,禅宗宝地,虽然仰慕已久,但从未登临观瞻,今日还乡,决定下塌寺院。

路上行人香客渐少,约莫半个时辰来到山崖下接引殿前,一对威严怒目的大石狮横卧殿前,此时夜幕完全降临,然而山崖石龛金身如来大佛前香火通明,山崖之上梵音袅袅。云归山寺方丈苦竹禅师得知有位朝廷命官告老还乡,路过此地借宿,便热情接待了文方一行。

当晚,文方忆起往昔身事,不觉几十年光阴似箭,仕途命运多舛,徒叹朝廷昏庸,奸臣专横,回天乏术,遂不得志。浮想联翩,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后半夜于梦中惊醒,起身披衣提笔写下了七律《壬戌冬宿方溪寺 》一诗:

百转烟萝路转迷,翠微千丈与云齐。

岚根踏断霜飞月,霞影凌空井射霓。

曲屈涪渝随界远,萦回星斗挂河低。

流年如驶惊尘梦,何日莲花出玉泥。

文方:字少江,明世宗年间合州人(今重庆市合川区人),21岁登进士第,官至兵部给事中。因深恶奸臣严嵩专权,并时有评论,触怒于严,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被罢官还乡。后奉诏复原官,于赴任途中病逝。

四百多年过去了,闻名巴渝大地的方溪寺已不复昔日的兴隆鼎盛,香客云集,但后世的人们总能在历史的尘埃中鉴证它曾经的辉煌,那赫然镌刻在悬崖石壁上早已风蚀而斑驳的大“佛”字似乎一直在无声的述说着它历史的苍桑。

据史考证,方溪寺始建于唐,后经五代、宋、元不断扩建维修,僧侣逐渐增多,明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小时听老人传说讲,当年从大山门到溪边的石阶两旁有七座小白塔,而今早已化为尘土,难寻一丝踪迹。

涪江从上游潼南过铜梁经安居进入合州地界,流经穿井坝到白沙折回向东北,过钢嘴到方溪口,涪江至此又折回向西南而下,似呈倒“U”字形,由于云归山寺两侧山下流入涪江这段溪流回环曲折,沟深溪迷,林荫苍翠,山崖耸立,怪石突兀,从空中看似隶体“方”字,故名方溪,并享有“方溪春涨、涪江扁艇、龙耳旭日、坐虎松风、石坪秋月、仑石远眺、天池古迹、雷霹晚霞”八大景点之美誉,令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慕驰神往,在方溪寺留下许多诗文碑题。

记忆中的故乡,从村子到方溪寺后山门,斜上一个小山坡,一条赤砂地山脊梁只需半个小时,那时的寺院已经遭“文革”的彻底毁坏,山顶悬崖之上到处是断瓦残垣,菩萨神像的断肢残臂,遍地狼籍,所有的古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仅有一间破屋为一家人在留守居住。就连在大山门前,开凿于整壁石崖之上的如来金身大佛也没有幸免于难,被砸得七零八碎,肢体面目全非。旁边只有一个开凿于山崖石壁上的一个大“佛”字,轮廊还能清晰可见。

小时候站在村东头,向左前看是方溪寺,向右前看是雷霹石,遥遥相对,中间是一条山涧溪流。听大人讲了很多传奇故事,方溪寺接引殿前刚落成的一对伏卧地上的巨大石狮,当夜就跑掉一只,寺院上下甚为震惊。方丈法师念动咒语,在观音菩萨法身的协助下石狮被赶回山前,那只石狮桀骜不驯,挣扎顽抗,被法师禅杖一铲劈断狮头颈子,至今接引殿前有只石狮颈项处完全裂开,断口如刀削一般平整。

雷霹石更有些耐人寻味的传说,雷霹石本是一处通往合州府的古驿山道,青石板山路从山下只能绕后山而上。不知哪年哪月,一次雷电交加的夜晚,整个山崖拦腰被雷电霹开,巨石滚落山下,从此山道就从正面开口处拾级横穿而上,雷霹处那里已长出一颗七八人合围不了的大黄桷树。突兀向东段的山体形成孤岛样一处石寨,上山就只有一条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通道。小时候上石寨去看,四面悬崖峭壁,上面完全是风化的砂石地,种满了花生。

雷霹石还有一段神奇传说,一个早起赶合州府的商人,天刚朦朦亮,路过雷霹石,发现路边一只母鸡带着七只小鸡仔咯咯在觅食,遂生歹意,欲用箩兜罩住,结果七只小鸡没跑掉,跑掉的母鸡飞起来狠狠的啄了商人一下,当那人把箩兜挪开时,发现了七个小金元宝而不是小鸡仔,大喜过望。没多久,那人被鸡啄处开始溃烂化脓,四处求医,不见好转反而恶化,把那七个金元宝全部卖掉后来医治,最后截肢,手好了,钱也用完,废掉一只手。

云归山寺不愧为一方禅宗风水宝地,当地流传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有一千多年的佛事兴衰历程,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今那里又重建了一处大雄宝殿,观音殿。信众们继往开来,默默地传承着千古佛教文化。

历代名人诗文部分摘录:

(1)游方溪寺

孤屿方溪有夙缘,诗僧山水两相牵。

峰摇竹翠飞晴霭,涧渡钟声响碧泉。

古殿云浮虚壁画,竹庐燕语惜花天。

遥遥千载思莲社,逸兴何妨陶令贤。

朱世恩:清代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合州

(2)游方溪寺纪事

天宁胜概望中开,迤逦游踪次第来。

垒巘竹摇绿野外,层楼烟笼白云偎。

香风偏上题诗璧,花雨还归说法台。

最是襟怀超旷处,落霞飞影点苍苔。

杨秉中:清代合州人,举人,累官知县,有政声,后因母丧辞官回乡。力攻古文之伪,对经史颇有心得,遗著今佚。

(3)游方溪寺

偷闲捐俗事,选胜到僧家。

水落溪声起,山高石径斜。

村竹迷竹舍,梵语散天花。

相对忘机处,疏钟下晚霞。

刘泰山:字鹤坪,号砚农,清代合州人,乾隆年间贡生。因屡赴乡试不第,毕业执教于乡间私塾。其诗文多为描写合川的山山水水。

(4)游方溪寺和文少江元韵

访胜云归路不迷,芗林遥与碧峰齐。

日穿隙地奔阳焰,岚映虚堂拂白霓。

溪水分从涪水合,一山高立四山低。

少江有韵还留句,游戏飞鸿印雪泥。

洪成鼎:字子镇,号悔翁。清代应山县(今湖北省应山县)人。举人,曾任安岳县知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受聘为合宗书院山长。

(5)春游方溪寺

方溪无十里,一路入韎霞。

树老依禅窟,花香近酒家。

古原烧后草,春雨社前茶。

薄暮钟声起,回头山月斜。

张兑和:字绣园,清代浙江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以举人考充内庭教习,集资得知县。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巴县。乾隆十七年迁合州知州。

相关文章

  • 故乡之昔日梵音(3)

    依明文少江《壬戌冬宿方溪寺》韵 时隔多年途不迷,清明祭祖愿难齐。 草街江阻生溪月,玉带流芳换彩霓。 日落氤氲峰飞浅...

  • 乡愁

    数载同乡重逢千杯不解客忧夜半酒醒梵音他乡即是故乡 关注大衍文化

  • 回忆故乡昔日的庙宇

    王宏谦 我的故乡塬子头旧社会有五个庙宇,即药王洞、老爷庙、火星爷庙、娘娘婆庙、天爷庙,这些...

  • 蒼蒲

    (原创) □相约到永久(湖北) 烟火人间 默守深情万千 留住昔日欢颜 携我走过春夏秋冬 烟火人间 默守梵音清韵 留...

  • 游教学楼

    鸟雀半空自鸣, 昔日书声绝听。 学堂从此荒凉, 游子忘却故乡。

  • 昔日之鹰

    清风轻拂着阳光 阳光照射着大地 在这灿烂的春光里 他 一只雏鹰 正在做飞翔的练习 拍一拍有力的翅膀 那轻快的战斗机...

  • 故乡

    是故乡 是心之所向 是故乡 是情之所起 是故乡 是回不去的 故乡

  • 故乡巨变有怀(诗词联)

    故乡巨变有怀 一、主题梗概 浠水县北部山区团陂镇,是吾之故乡。昔日地僻民贫,而今步入...

  • 晚来的裸月

    月圆之白园静 遗步晚风风催边月月催人, 最怕故梦故乡容。 东边独白白挽西夜夜空问, 何来昔日昔峥嵘。 蒲公浮,秋风...

  • 烂泥里的星辰

    昔日之我,天上星辰。 今日之我,烂泥粪石。 不惜天庭宫廷阙宇, 往堕阿鼻,永坠人间。 昔日之你,无光陋石。 今日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之昔日梵音(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ts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