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真心》总序

读书笔记|《真心》总序

作者: 云水禅心千古情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11:04 被阅读0次

    1、这世界,有两样东西,令人目眩神迷参详不透,却又止不住探寻追问,一个是浩瀚的宇宙,一个是深邃的人心。

    2、作为中国文化的三条重要之根,儒释道对中华民族国民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它们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次吸收,彼此促进,让中国文化呈现出了“三足鼎立”之气象。

    3、儒家文化注重人格的训练,注重积极入世,注重对社会的改造,故,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变革和动荡,儒家思想对于安抚民心,平定秩序,维持和谐,起到了重大作用。

    4、道家文化,注重“避世”,强调“无为”,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升华。

    5、佛家,在两者的基础上,在看破、放下的同时,追求终极的解脱和超越。

    6、这三种传统文化,无论其表象差异如何迥然,根本宗旨都在于教人如何完善人格,实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且三种文化都认可同一个着眼点,即一切答案就在自己的生命本体中,跨越和超越,不在外界,不在彼岸,而在人心。

    7,佛学心性论完成于禅宗,其根本要义是“明心见性,即心即佛”,此心是无分别无执之心,此性是本来清净之佛性,心性不可分割,人人皆有佛性。

    8、所谓道法自然,实际上是道性自然(自生自化自成),这种自然之道落实于人,即为人之自然心性。

    9、道家心性论的特征,着重于自然之性和真常之性,元初而完整,无法使其增益,也无法令其减损。因此道家所推崇的心性境界正是老子反复强调的自然无为,及庄子心心向往的逍遥游。

    10、在心性的修养上,道家注重明道、修道、得道、注重本体智慧的开发和妙用,以“无为”位核心,以虚静和齐物为方法,弃绝机心,追求达到致虚守静的自然境界。

    当一个人真正得“道”之后,他自然就明白了宇宙的整个运行规律,就洞悉了真理的奥秘,也就真正会入世做事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11、不难看出,儒释道都注重心性的训练,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以心为本,以学为养,让人慢慢成为君子、贤人、真人、圣人。

    12、阳明心学包括三个重要论题:“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分别解答了“心是什么”“如何修心”和“修心的最终目标”这三个问题。

    13、大手印是佛家心性之学的精髓,其强调直观自心,而不是经由善巧法门认知自心。

    14、根据实践方法的不同,大手印分为三种:一是实相大手印。二是和合大手印,是属于生命科学,以训练气脉明点为基础,了悟心性,而证得自性光明。三是光明大手印,它属于大手印顿入法。

    15、本书系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心性的修养与训练。二是系统地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大手印心性学说,使本书具有了人类学和文化学的意义。

    16、对个体的人而言,要超越自己的贪婪和仇恨,超越自己的愚痴和傲慢——简言之,就是“战胜自己”。

    17、能做到老子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生命的本体智慧才能发光,人类的智慧才能打破一切局限,人才不会香瞎子那样,在黑夜里东奔西跑,相互折腾,找不到方向。

    18、真心有五种力:智慧力明变化、洞察力知本质、选择力懂取舍、观照力察万象、包容力大平等。

    19、真心是智慧,它必须慈悲双运,才能更有力地作用于人类。

    20、真心的世界观:真心无我,明空无执,安住当下,见即超越。其方法论:守真息妄,当下精进。文化为媒,行为利众。(受真息妄,注重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真心》总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bh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