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让我意识到“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书中介绍美国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时,引用了多篇论文分析了美国社会中未婚同居对婚姻关系的影响,书中的结论出我意料。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青年人提倡婚前同居(或试婚)。我原认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开放、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因素促使了当代的70、80、90更加注重自我的实现。未婚同居,应该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试婚,考察彼此是否真正能“和睦相处”。这些都不难理解。社会包括我,也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未婚同居有利于找到合适的婚姻。然而,书中的论述却不是这样。
这件事,让我恍然,当我们在接收一个观点/思想时,我们是否接收到了全部?我们是不是这么轻易地认同了“真理”?
让我恍然的第二项是:注重自我实现的我要如何真正地自我实现?
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以前接受了“未婚同居有利于找到合适的婚姻”的观点的我,如果处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如果我们双方都认同了这样的观点,执行了这样的观点,那么结果大概率是和书中的结论一样,“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所以,注重自我实现的人要如何真正地自我实现,首先我的科学的自我是什么?
人生有很多的常言道。这个职业是金饭碗,我的自我是什么?这个人适合结婚,我的自我是什么?孩子都这样养大的,我的自我是什么?当妈妈就应该这样,我的自我是什么?
信息如此混杂,应从何处习得自我?
比尔盖茨的育儿理念: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他们能做什么,要走向哪里。
不断地向科学学习吧,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向科学和理性的方向进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