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有時候想起來,你一個人在機場等待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這個旅程我要在機場等那麼久;這段日子,每天剛剛醒來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前幾天每天醒來的時候,還要使勁一想,才能在睜開眼睛之前明確自己正睡在家裡無比舒服的大床墊上。
半夜在機場等著零點之後起飛的飛機,儘管有休息廳可以坐著;但這種感覺太過於孤獨。睡眼惺忪,呆呆的望著 kindle 上面的 short-selling 大戰;EVA 的登機廣播已經廣播了五遍... 實不知要如何度過這樣的時光。
想來好在是自己,蜷縮在這 lounge 的一角,也就罷了... 一個人怎麼都好對付。若是於你同行,必不忍心讓你消磨這漫漫時光。果然很多事情,還是事態穩定之後再定奪比較好;到時候,希望就不會再為了 "出差而不能在家" 而感到內疚了。世俗奮鬥的苦,還是自己一力承擔比較好。
EVA 已經廣播第六遍了... 老天爺, 難道他們都要逛到最後才登機... 也難怪UA在成田機場的lounge不廣播航班信息。
Ok... EVA 已經廣播第七遍了。
這漫漫的日子裡,命運或許是唯一的指引。能做之事終是有限;也漸漸覺得體力精力隨著工作事情的增多而日漸不足;諸事也唯有聽從命運安排。
EVA 廣播第八遍了。老天爺 ... 果然坐在對面的大叔唰的一下拿起包奔了出去....
EVA 總共廣播了有十幾遍之多。長榮航空好敬業。
(II)
窗外雨聲陣陣,在家裡讀書;終得以翻看《設計中的設計》。忽然間明白了一個思慮很久的問題:為甚麼在美國的日子不如在日本的日子清醒?為甚麼在日本的日子更感到平和安寧?為甚麼在美國日子裡實際上犯了很多戰略錯誤?为什么很多事情只有呆在日本的时候才能想清楚?
這個事情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以自我認知和內省為主旨的平和環境中,思維的深度和清醒程度都比較高。感性得到了周圍環境溫潤的補充,從而使得理性較為穩定與純粹,持有兼容並包的謙遜態度。這是在日本想事情比較清楚的原因。
而美國的氛圍則是戰術性為主導,"以'我'為中心"。在這種氛圍和具體操作中,高度目標化、秩序化,集中在以事物、問題為中心,以快速、解決問題為導向,其實很難有回歸人的思考;其總體深度並不能與上一段中所論述者相匹及 (雖然這可能歸結于不同社會有不同的發源、積澱、規則)。深層次的智慧和安定感無法在這種環境中實現,精神上長時間無法得到深層次的補給,而在淺薄的目標導向中嚴重失衡。
內在的平衡與平和是重要要素之一。若外界環境不能給予,則需要另想策略補給。此外,雖尚不能妄言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進行商業運作,但的確在硅谷洗鍊以及之後的一系列反覆思考對比中,終是發現現有(硅谷商業)模式,恐怕還是有其他可能 (現有模式恐有缺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