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作者: 驾着刀笔去耕田 | 来源:发表于2017-05-22 18:59 被阅读0次

          上学数十载,原以为自己最擅长也是唯一擅长的就是学习,但人的感觉往往最不可靠。许多时候,尽管千卷翻遍,合上书却还是头脑空空;尽管起早贪黑,闭上眼却还是一无所获。古人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幸好这个时代不缺堪为人师的天才。

           网上有句话: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无非这么几点:一是不会读书,二是读的不是好书,三是读书缺少方法,四是只是在读书,。而成甲的《好好学习》无疑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干货与启迪并存、理论与实践兼顾的佳作。这里我将结合自身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收获,也算是对书中以教为学理念的实践。

    一、学习的误区

    (一)高考之后我们就不用再学习了

           这个部分是文章写到后面才想起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写进来。学习一劳永逸的误区离我们很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话语是:曾经我学的很好,高考我可是考了XX分;XXX以前还没有我学的好,现在却比我混得好,读书有啥用,学习有啥用?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观点是:这是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后进者在不断的学习赶超,那些时代的领头羊也在学习,而且更加刻苦。一个让我们恐惧的事实是:比你优秀的人在用比你更高效的方法、更大的努力在进步,如果你再停滞不前就只能被淘汰。其次,基于全民努力、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周期已经被大大缩短,所以如果有一天你被曾经的“失败者”打败了,这一点不值得惊讶,相反这才是正常现象。毕竟一个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人,怎么可能继续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引领未来发展呢?

    (二)低水平勤奋陷阱

           从初中到大学,身边一直不缺学习很好、很厉害的人。而且接触的圈子越大,就越觉得自己的平凡和努力的迫切。于是大学期间开始规划时间,开始同时进行许多计划,开始 加班到很晚。最疯狂的一段时间,每天同时进行着6到7个计划,睡眠时间基本不足六小时。但是,尽管这么努力,收获和自己的付出却不成正比,甚至十分之一都没有。看过的书很快就会忘,学过的知识只存在于笔记本上,遇到情况依旧是懵逼、懵逼、再懵逼。

          书中将我这种情况归结为低水平勤奋陷阱。意思就是:总量很大,但效率很低,效果很差的努力。仔细回想之后,发现自己确实偏离了努力的轨道。往往在回顾每天生活时,只是考虑今天完成了几项计划,却没有思考今天所落实的计划带给自己多少收获。努力的本质是为了提高自己,而计划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是服务于提高自己这个本质的。

            提高自己,需要主动思考,主动拓展,主动创造,因此读了多少书并不重要,学了多少技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书,这些技能知识有没有改变你看世界的视角,有没有给你应对世界提供新的方法,有没有为你升华自己给出建议。因此有的人从一本书、一个观点、一段对话里就可以找到keyword,而有的人即便读再多的书也没有什么提高。认识到这一误区后,我对作者的思路有了这么几点的梳理。

    二、如何获取知识

    (一)读书

           这是我们接触最多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但读书和读书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之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如何阅读一本书》,书的大致意思是读书要记笔记,要分析作者的思路,要与自己的知识体系联系在一起。讲的不错,可是只有第一项比较容易理解和坚持。

          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面,作者建议读书不仅要做笔记,而且要把当时的启发思考也记录和描述出来,去观察书的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思考这本书里有没有我熟悉的知识,去思考我能把这本书的原理用在其他哪些领域, 总结就一句话:高效的读书是将书与自身结合起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将生活案例化

           作者指出,生活是我们最大的课堂,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进步最好的资源。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生活真的是千篇一律,每天基本都是宿舍—教室—训练场三点一线。但即便如此重复,我所写的日记却内容丰富,因为我发现每天对我的触动点是不一样的,可能是教员的一句话,也可能是书中的一段文字,还可能是自己的一句失言,一个过错。不断地记录,不断的分析,心智也在不断地进步。并且,因为是自身看到、听到或者经历过的,所以分析起来更贴合我自身的实际,对自己更具有指导意义。

           屈原讲: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自身、生活本身其实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三)知识付费

            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越来越广,越来越丰富,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以往只有上大学、上培训班才可以获得的内容,如今通过网络都可以得到。微信上有许多付费课程,例如写作、书法、演讲、知识管理等等。还有讲座平台,许多行业大牛在平台上畅谈着创业秘诀和成长经验,这些无疑都对我们大有裨益。当今时代,掌握不了你想学的技能只能说你太懒。

    三、如何消化知识

    (一)反思

            就我的职业来说常会进行总结,训练完了要总结,学习完了要总结,甚至吃饭走队列也要总结一下。久而久之也就将反思和总结混为一谈。

           但作者讲,总结和反思是不一样的。总结只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但反思是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反思的顺序是: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全过程进行回顾,结果有千千万,但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却只有一个。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情况,但是如果思维模式有偏差,结果都将是惨败。

          那如何进行反思?一般来说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我过去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我听过别人犯过类似的错误或者做得更好吗?

    有什么相关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个领域吗?

           当然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就是写反思日记,在日记里记录当时的环境作为背景,再如实记录自己完成任务时候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后去分析在全程、甚至几年前自己的思维误区,争取下次改正。

            书中有句话特别经典:我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二)以教为学

           我们都知道好为人师是一个贬义词,并且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许多文章,类似于一年学说话,十年学闭嘴。貌似表达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但其实输出是比输入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心里很明白一件事,但给别人叙述的时候要么讲不清,要么讲着讲着就忘了自己的思路。看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风投在进行投资谈判时,会给创业者一张名片,要求创业者在名片背面的一点点地方把自己公司的业务写清楚。如果不是对自己的业务和知识熟悉到一定程度的,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将学到的知识以教学的形势讲给别人听,或者写给别人看是非常高效的提高方法。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信口开河,以教为学要做到这么几点:

           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是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

           在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三)定期回顾

          作者将回顾分为几个层级,周/月度回顾,年度回顾和五年以上回顾,分层很普通,但是实操很有见地。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在每周都有小目标的前提下,回顾这周完成了多少?其中做的好的方面?做的不好的方面?做得好的原因?做的不好的原因?如果让自己再来一次,自己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么做?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以自己一年的记录为数据库,进行类似于大数据分析的回顾,看自己在一年的时光里重复出现哪些问题,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样的思路偏差,从而更好的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回顾过去十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家庭、单位或者公司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全局(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看看这些事件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其中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当时我采取不一样的行动,结果可能有什么不同?其他人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借鉴?

    四、如何产出知识

    (一)对标管理法

          对标管理法是国际三大管理法之一,其含义就是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努力朝这个标准靠拢。书中作者采用的标准是柯维的《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这里要介绍一下我之前比较幼稚但对我很有帮助的目标:文武双全。五年时间里,因为这个目标我一直在坚持健身和读书,虽说和这一标准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是至少没有浪费这五年时光。以此为突破口,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提前设定一个期望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对照寻找差距。

    (二)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是指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一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分为三个层级,首先考虑的是why,即我们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做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即先询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把握住这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再思考how,即如何去达成why。最后的层次才是what,即具体表现出来的形式。

    (三)临界知识思维

           作者在书中特别强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特斯拉的老总马克斯。他既是工程师,慈善家,又创立了特斯拉、支付巨头PayPal、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还有研究家用光伏发电产品的SolarCity等四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可谓是跨界了多元的领域。但马克斯自己说:他一直在做的事,只是用第一性原则思考问题。这个第一性原则就是指临界知识。

          举一个更直接的例子,一个男的在他20岁的时候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30岁时还是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40岁时还是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50岁,60岁,70岁……这种情况下,年轻漂亮的姑娘就是底层规律,就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的临界知识。因此,下功夫钻研某些临界知识,思考每件事背后的临界知识其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目前正在对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和观念进行落实,后续会继续更新。毕竟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像毛爷爷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ji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