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闲赋在家,无聊之极,写几个文字,寻点儿小乐。
【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张怀民】
张怀民被贬黄州,寄寓承天寺,与天地万物沟通,释放内心的压抑。夜了,明月朗照,万籁俱寂,聆听着滔滔长江,只愿江水能洗涤内心的愁怨;凝视着幽幽西山,只愿西山的白云能安抚孤独的灵魂;仰望着灿灿星空,只愿这轮幽静的月能照亮脚下的征程。
唉,睡吧,睡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苏东坡】
元丰三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遭遇了人生中最无法排遣的苦痛。在漏壶沙尽,人静夜深之时,步出庭院,在夜鸦的鸣啼声中,抬头望月,月儿透过枝桠洒下点点清辉,又是一个孤寂的夜。
唉,去找怀民吧,他应该也在月下辗转吧?
【张怀民】
“笃笃笃”,正欲睡下的张怀民,心情复杂,“难道又有什么事端了吗”?忐忑不安的打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袭儒雅的长衫,明朗洒脱的身影,是的,是他,是那个文艺愤青苏东坡。
【我】
张怀民不言,披衣出得门来;苏东坡不语,步于怀民身侧。
承天寺的僧人都已安睡,大殿前的庭院里,月光普照,庭院平整明朗,如同积水满塘。竹柏阴影摇曳,二人行在其中,如驻足水面,款款而行。真的是似真似幻,如在仙境!
月光平常易见人人可观,空阔的庭院随处可寻,松柏竹影更是天下广众。可是,为什么只有苏东坡张怀民能感受到致远与安宁?
是不是因为,他们远离名利,是个清闲之人?也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发现幸福竟如此触手可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