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5个月确诊斜颈,如果不是他确诊,我还真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一个专业名词。
什么是斜颈呢?百度百科搜索到的解释是:
斜颈一般有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后天斜颈,先天性斜颈是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先天性挛缩,导致头和颈不对称畸形。后天斜颈有眼性斜颈、姿势斜颈。
临床表现:斜颈畸形、颈部肿块、颜面部畸形。
危害是:不仅影响美观,患者不能产生良好的立体视觉,以至于无法从事精细型工作,严重者会造成弱视,并发症是颜面部畸形。
病因是子宫内压力异常,胎儿胎位不正,难产及使用产钳等原因。
看完了这些,肯定知道什么是斜颈了。接下来我们聊聊斜颈的症状、如何发现、如何预防,如果出现了,如何治疗。
我家宝宝属于后天的姿势斜颈,算是斜颈里最简单的一种了,造成的结果是头偏。不过通过陪娃治疗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先天的有包块的斜颈,也做了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梳理。
症状:
大部分斜颈是先天性的,症状主要是歪脖子或者斜视,头习惯转向一侧,转向另一侧有苦难,其实就是老人口中常说的歪脖子。有的小孩子一出生就有,2-3周最明显,脖子里按压能触到肿块;还有一种小孩是眼睛斜视,其实不一定是眼睛问题,有可能斜颈导致了斜视;最后一种就是我家宝宝这种--姿势斜颈,主要是不良姿势导致宝宝喜欢看向一侧,长期下去,后脑勺睡偏,导致后脑勺高低不一致。
如何发现:
有的宝宝比较明显,直接可以看出来,如果有歪脖子、斜视的情况,及时就医,医生诊断。但,有一种不太好发现的,像我家宝宝这种,宝宝3个月时宝宝头偏,家人以为可以通过调整睡姿可以把头型睡过来,没太在意,直到5个月,先生建议我去正规大医院确定下是否和斜颈有关,我抱着无知的很不屑的态度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斜颈,需要X光和B超确诊是什么原因。当时感觉大脑轰的一声,一片空白,不想这么小的孩子出现任何健康问题。在我一个人带他的情况下,X光只能找医生一起按住他在床上,B超还算配合,结果显示他的颈部没有包块,基本确定是姿势斜颈。医生开了一周的按摩治疗,第一次,因为是被动牵拉,娃哭的厉害,他坐在那里,我用手卡住他的手和腿,医生开始各种姿势的“掰”、“牵”、“拉”,作为新手妈妈,看着孩子如此遭罪,眼泪都止不住。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自测呢?方法很简单:1.让宝宝平躺,观察是否偏向一侧;2.把宝宝坐在大人腿上,观察头部是否偏向一侧。当时以为宝宝小不会坐,从来没让他坐过,结果医生一检查,宝宝坐在那里,头部偏向左侧45度的样子。
如何预防呢?
作为新手妈妈,如何预防呢?首先,你要懂自测的方法,当检测出没有问题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安心带娃了。只是带娃的过程中有几个小问题,需要新手妈妈有意识去完成:1.头部睡姿需要经常转换,左中右交替。2.随着月龄增大,尤其是声音敏感期时,主要声音的来源,要从两侧。3.注意宝宝躺着的位置。我家宝宝的问题是横着放在沙发上,家人在看电视,宝宝顺着声音传播来的方向拼命想转头去看,结果时间久了,习惯转向了一侧;另外宝宝的床拼接靠近门口,每每他醒来都喜欢看门口有没有大人来抱他,这两个不良姿势是造成我家宝宝姿势斜颈的最大原因。
如果出现了,如何治疗呢?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是先天性的,孩子在半岁以内,医生建议保守治疗,通过保守治疗,消除颈部包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只能手术治疗。眼性斜颈是由眼病引起的,这个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姿势斜颈,不严重的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反向引导,左右交替,或者反向给予更多的练习,均衡发展,严重的话要去医院配合医生的按摩。
那治疗完能彻底好吗?
我想说,不能,至少没那么快。我家宝宝最早期是向左偏,后来按摩完,又向右偏,然后再向左,向右,就这样反复了几个月。治疗过程是两个疗程,回家之后,有意识向另一侧引导,可不曾想,引导过度,导致往右侧偏,在引导的过程中拿捏不到位,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自学了简单按摩的手法,每次换尿布时,边逗他边帮他牵拉,孩子很配合,大概5个月左右,脖子稳定了很多。前期左右偏主要也是宝宝颈部肌肉力量太弱,头大,很难支撑。像我家宝宝这种情况,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在他小的时候多趴着,当时不懂,看他累了,立马就停了,其实找到一些玩具吸引他,找对一些方法,让他趴着从1分钟持续到10分钟的这种刻意练习,能很好的提高宝宝肌肉力量,为后续的翻身、坐、爬都有很大的好处,也能很好地避免斜颈的出现。
斜颈的出现基本在1岁内都能确诊,还是建议宝妈们培养孩子要有左右均衡发展的意识。
希望所有的宝宝都健健康康,远离病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