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正见》的第二章。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佛教中的生命是什么。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非常明显: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历的集合。
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一个生命希望受苦。 不断调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
我们许多人从所处的社会学会快乐和痛苦的定义,社会秩序支配我们衡量满足的标准。这是一套共同的价值标准。来自世界两端的人,能够基于完全相反的快乐文化指标,却体验完全相同的情感-----愉悦、厌恶或恐惧等。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
在个人和文化两方面,我们采取外来的和外在的方法,来获得快乐、克服痛苦,却不了解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不适应带来了新的痛苦。因为我们不仅仍在受苦,而且更觉得从自己的生活中疏离,无法融入体制之中。
痛苦的来源是什么?举例来说,一个火把以某种速度旋转,就会看起来象个火圈。孩童或甚至一些成年人在马戏团里见到这种景象,都会觉得有趣而迷人。孩子们不去区别手和火把上的火,他们认为所见的是真实的;视觉错觉所形成的火圈让他们兴奋不已。
如果有人相信火圈真实存在----不论是短暂的或恒常的------那么他的信念就是根源于误解;如此,便是失去了觉察,也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无明。我们的情绪,就是从这无明所生起。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自我只是另一个误解。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意识(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但是悉达多了悟到,不论是在身体里或外,都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足以被称为自我。如同火圈的视觉错幻一般,自我也是虚幻的。它是谬误的;基本上错误,而究竟上不存在。但是如同我们被火圈所迷惑一般,我们也全都被自我所迷惑了,执着于谬误的自我,是无明的荒谬行为。它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和失望。
我们没有必要相信或不信欲界魔王是否真实存在;魔罗只不过是悉达多的我执。故事中,描述魔罗是个英俊威武、无役不克的战士,这个比喻相当适切。自我,如同魔罗一般,威力强大且贪得无厌、自我中心且虚伪欺诈、贪求众人目光、机敏伶俐且爱慕虚荣。我们很难记住,自我如同火圈的幻相一般,是和合而成、不独立存在而且善于改变。
我们的心时有一种永不休止的唠叨,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而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痛苦。怎么办呢?悉达多的解答是----培养对情绪的觉察。如果情绪正在起的时候,你能够有所觉察,只要了解我们所欲求的对象事实上是和合而成的现象,就能破除诱惑的魔咒。
当你开始注意到情绪所能够造成的损害,觉知就会开始发展。当你有了觉知----举例来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正站在悬崖上行走不再那么恐怖,事实上,它反而是非常刺激的。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觉知不会妨碍你的生活,反而让生命更加充实。如果你在享用一杯茶,而且了解短暂事物的甘与苦,你将能够真正的享受那杯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