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评,是因为自己的不了解

批评,是因为自己的不了解

作者: 红线芊芊 | 来源:发表于2016-12-08 19:48 被阅读25次

    误解不会导致批评。批评会导致误解。

    1、为了什么,你会哭?

      某天,看到一评论区里有人写到:“人为什么受挫时大哭,成功时大笑?”(ps加上一个呆萌的狗脸表情图标)

      我停下来回复了这条评论,因为看到问题问的这现象不是真实的。之所以回复,还因为发现不止一次有人误解这个现象。

      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是受挫的时候大哭,成功的时候大笑。如果有人仔细观察的话,会说,小孩子会直接表达,大人不会。但是,实际上,是否哭泣的原因不是年龄。许多的人受挫时候并不会哭,伤心也许会哭,成功时候也会哭,高兴到极致的时候会哭。比如曾看过心理学家武志红推荐一个视频“收到礼物的小萝莉”,看情感自然的流动的小孩子如何表达喜悦。收到礼物

      视频里是一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她的情绪是分层次递进的,起先是一般的高兴,后来越来多的礼物累积的高兴已经超过了小女孩的预期,最后击中她内心的是妈妈立刻实现她愿望的一个决定,喜悦随着眼泪像潮水涌出。那不是克制可以克制的住的泪水,也无需克制。

    想想历年奥运比赛参赛者的哭泣,想想和爱的人表达感动时候的哭泣等等,眼泪是柔软的,是暖的。但也被归类为哭。爱的表达

      所以,这当然不是什么“人为什么受挫时大哭,成功时大笑?”这是完全是一个误解。做个比喻,人类是的大脑和情绪双系统的计算机,大家打开电脑并没有一个图标叫做计算器系统并且可以点击,但是每个任务都是在这个系统下完成的,每个人都知道Win7,Win10非常不同,可是并没有太多的使用者真的关心除了眼前能看到的界面外,代码编写的有什么不同。有人会认为电脑等于操作系统吗?那么,他会被告知,电脑不等于操作系统,这是个事实,就像太阳会升起一样,平常。

      有些部分就没那么自然的被注意到:人虽然不是只有大脑,但是会误解大脑就是自己。

      人虽然不是只有情绪,可是人能真切的感觉到情绪,于是,觉得自己的情绪最真实。别人也得和自己有一样的情绪。把情绪和逻辑思考等于了自己。还有比如认为只有高兴的自己才是自己,认为悲伤的自己不是自己该有的反应,于是不接受不高兴的情绪。

      那么眼泪更是被许多人防备着,甚至敌视,仿佛会被眼泪的温度烫伤一样的躲藏,不敢正视。误解自然产生于不敢面对的部分。

      人们如何从一个误解的问题中,得出自己想要的正确答案?不可能。除非,问了对的问题。问对问题的前提是看见事实。看见事实需要花些耐心。可是人们往往对事实视而不见,却着急表达意见。这个意见多是批评的。对于基本事实的认知是一个很难逾越的认知鸿沟。那么对话方式,也许对交流来说是更难的一个部分。

    2、批评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许多人习惯表达批评。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做的动作和表达就叫做批评。

    与网友A的对话:人为什么受挫时大哭,成功时大笑

    网络A:人为什么受挫时大哭,成功时大笑?

    网友B:很多成功时候都是大哭啊,看奥运。很少冠军不哭的~

    网络A:思想太狭窄。看透一切就不会这样了

      在《非暴力沟通》里,卢森堡博士提到的,太……的标准,貌似客观,可实际上并不客观,是主观的。而且是一句批评,不是一句事实的描述。

    《非暴力沟通》文章截图

    举例:如果只说一个温度是39度,那么这个温度是太冷,还是太热?太高还是太低?

      为什么说是主观的?对于一个正常体温的人来说,这个温度实际上是发烧了,太高了。对于正在洗脚的人来说,39度的水温可能刚好。所以标准是自己,而且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潜在的需求,所以说是主观的。

      所以当有人说:你太过分了。实际意思是,你超过我的界限了。可是通常人们就会回复这句:我哪里过分了?然后就会演变成: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我哪里冷酷?哪里无情,哪里无理取闹?

      于是我们在交流上的误解,除去事实上不同的部分,在交流的第二个层次上,也就是交流方式上,进一步加深了。那么放任这种批评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当然是:只剩下情绪宣泄,草字头 主场。

      有人说吵吵更健康,但是吵架和吵架的不同,需要被注意到。不是每种沟通都是会和好的,只有草字头的沟通,也只能得到更多的草字头。

     当两个人试图去明白对方的时候,真正的沟通才能发生。而对于这个我们非常没有耐心。因为批评让我们看起来很强大。比如,你错我对的时候,仿佛我因为有道理,就可以对你进行掌控,你因为错误就必须受到惩罚。这个模式是所谓赢者通吃的模式,也是“不优秀不配活”的逻辑——发展到极致就是,你做了XX事,为什么还不去死。

      这是批评,也是语言暴力,可是我们常用它伤害别人和自己。就像从小被喂养时候必须嚼铁钉,然后小孩长大就可能以为这个世界上嚼铁钉是正常的。在ISIS的训练里,从小杀人是正常的,那么长大的基地组织成员会相信地球上的普通人不需杀人就可以活下去吗?那么他们正常的逻辑会不会是“你做了XX事儿,于是应该把你杀掉。”

      我们可以识别这是暴力,也知道自己并不需要使用这种暴力。沟通可以成立,生活还在继续,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喜怒哀乐一样也不会少。

    3、对方错了,你就可以批评吗?

    一个经典的逻辑是,错了,批评了,才会改正。

    哇,首先来看一下,这里有个事实上的误解:有人以为“人们不该犯错”,可是实际上人们就会犯错。我们会跌倒,穿错鞋子,走错路,做错事,拿错筷子。是人就会犯错,犯错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方式,我们努力的做好,可是没有错就没有对,就像没有里面就不会有表皮;没有楼上就没有楼下,没有办法把错和对拆开来。

    还有一个是方式的误解:错误是因为批评才改正。

    我们改正是因为我们想要改正,就像走错了路,我们就会回到正确的路上才能到家。并不需要任何人说,你是在太蠢了,怎么回家还能走错,人们也一定会改正路线的,除非他/她其实不想回家,而有人不能接受对方不愿意回家,于是对方发展出一个应对方式,只是把绕路当做一个借口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么,批评做了什么?除了推开别人,表达自己伟大光荣正确,什么都没有做。

    一般情况下,指明事实,就足以让人改正。指出路线,就足以让人回到家了。可是也需要注意到,默认的习惯就像嚼铁钉,旧的模式会干扰,这是成年人和小孩的区别。所以对于越小孩子来说,他那么新,批评更是一个不可被接受的东西。一定要回到事实上来。

    4、成年人的游戏,批评就像是轻度的抢劫

    现实世界像是一个游乐场,成年人玩着越来越复杂的游戏,有人用批评别人,来贬低、欺压、责难来获利。再严重一点,有人用杀人、抢夺、偷到、抢占来获利。这些方式,有程度轻重的差别,坏到抢了李嘉诚的强盗,在某些人眼里已经分不出程度了。然后因为分不出就以为是可以做的。

    就像因为不知道30亿是多少钱,就觉得没感觉了。反而一双袜子3块钱的差价更真实一点。偷一点应该容易被原谅吧,但是偷德芙巧克力的小女孩人们并不原谅。那么批评一句不算什么吧,可是为什么十几年后,你还记老师讲过一句批评?

    所以,因为不了解事实,就习惯的批评;因为不了解别人,就放任批评;因为自己需求未被满足,就批评。因为批评别人显得自己正确,就批评。因为不了解批评暴力对别人的伤害,就随意处理;以为批评是可以被接受的暴力,而选择批评等等。

    这些都是自己的误解,一旦想要开始批评,那么停下来吧。

    出了问题的点就在批评本身。

    201612 0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是因为自己的不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ts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