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习了李叫兽的一篇之前的爆款文章:《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深有感触。下面写写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到底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有人说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大量的研究发现:经验和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我们身边工作经验有10年的应该也不在少数,但真正成为专家的,又有多少个呢,其实他们也很勤奋,也买了很多书、订阅了很多课,也在不断的学习。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专家?或者说是优秀的人呢?
心理学家Ericsson经过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即不是经验,也不是天赋,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人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刻意练习可以让人快速提高,两年的刻意练习,在水平上,可以完胜一个工作10年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看看大部分人的职场经历就知道了,他们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能够胜任工作,他们很努力,不断的学习,当胜任工作后,往往继续学习的动力就小很多了。再加上其他事情的干扰,许多人很容易就满足现状了。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而有的人,虽然工作时间只有2年,但是他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刻意练习。不断的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两年下来,可能刻意练习的时间已超过了1000小时。10小时的刻意练习,如何能与1000小时相提并论呢?虽然表面看来是2年和10年的相比。
因此,我相信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方法,都有套路,所谓的速成是真的有。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进行刻意练习呢?
1、避免自动完成
当我们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很容易进入到"自动完成"的状态,因为这样可以节约脑资源,大脑其实是很懒的,能节省资源就节省资源。
例如我们学习驾驶时,刚开始都很别扭,离合、刹车都要练习很久。随着驾驶水平越来越熟练,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一旦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水平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
而真正的高手,它不会允许自己进入到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就拿电话销售来说,听一个在房产做销售工作的朋友来说,他们刚开始工作时,一天电话要打100通以上。这是每个新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只是是机械的来完成。而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他每打一个电话都会进行总结,哪里里的不够好,哪里还可以提升,都会记录下来用于改善下次的电话技巧。这样不断的提升自己,两个月内进步很快。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
因此,如果要想变得优秀,就要避免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不断的挑战自己、提升自己。对于工作,不要仅仅满足于只做到60分。
2、离开舒适区
我们在面临任务时,心理上常常面临三个区域:
-
舒适区: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
学习区:稍微高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
恐慌区:超出现有的能力范围。
而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让自己更多的呆在学习区,做稍微高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经常都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做事,因为在舒适区,可以很轻松。
在学习区做刻意练习,当然不是轻松的,甚至是枯燥的,当然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一直呆在舒适区做一成不变的工作呢?
例如,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是要不断的刻意练习的,有的时候一天只练习左脚踢球,有时候一整天的时间,只练习50米加速冲刺射门,甚是枯燥,而对于大部分足球爱好者来说,想怎么踢就怎么踢,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就好,又不参加比赛。
任何专业的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
3、牺牲短期利益
刻意练习,往往意味着在短期内,工作效率肯定是要下降的,因为用的是自己不熟练的技能,用的是自己感觉不那么舒服的方式做事。
例如,记得自己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练习了好久,手指僵硬,每次练习都要心里背一下口诀,至少那段时间打字是感觉很别扭的,特别是跟人聊天时,越急越打不出来,有时候实在打不出来,又不得不shift到拼音打字。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慢慢的掌握了五笔打字方法,现在打起字来,感觉比用拼音打字要快多了。
可是,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单次快速把事情做好,往往就没有刻意练习的机会。对于大部分来说,仅仅满足于把工作做到70分,然后就停滞不前了,他们喜欢按部就班,不喜欢学习、接受新知识,牺牲短期利益也刚好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敢于牺牲短期利益,敢于尝试新方法,而不是老在原地打转。
4、大量重复性训练
要进行刻意练习,意味着要对技能进行拆解,然后对单一技能进行大量重复性训练。
例如之前在全栈营学习编程时,老师把编程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提取出来,如数据库的增插改删等功能,然后让我们做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这些功能都是平时在编程时应用最多的,当我们可以非常熟练的写出这些功能后,甚至达到肌肉记忆,然后再做一些小项目来应用这些功能,一步一步逐渐提高难度。
我们想一下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他们除了比赛,就是平时的训练了。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他们在参加足球比赛时,是调用所有能力来完成的。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
相反,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其实是训练,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
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因此,我们要进行刻意练习,就要对技能进行拆解,并且对单项技能进行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
5、持续地获得反馈
刻意练习是枯燥无趣的,如果缺乏反馈和激励,很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我们要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加入持续的反馈。
现在在网上学习课程,很多也都设置的有反馈机制,例如学习文案写作,会有专门的老师对你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哪里做的不好,哪里还可以改进等,我们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刻意练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断的练习,持续的反馈,让我们对技能的掌握越来越熟练。如果不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下去。
普通人与优秀的人,之所以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就是因为刻意练习程度的不同。为什么通往杰出和卓越成就的道路非常明确(比如使用刻意练习),但是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样走下去?
就是因为刻意练习它违背我们的本能,人性懒惰,我们都喜欢呆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行事,跨出舒适区,是有难度的,是有风险的。
我们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成为专家,必须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容不得半点懒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