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钢: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
1. 2009年3月,广西师大出版社。该书与《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构成一系列,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多元研究视角切入,深入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内涵,为中国教育在全球化视野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理论研究观念和多元文化视角,构成研究中国教育的探索历程。
2. 相对西方二元论思想,中国哲学以“体用不二”的思维定势为特征。表现在宇宙论中“天人合一”,认识论中“知行相即”(知行合一);伦理学中“仁智统一”;哲学史方法上“注经”与独创的统一;理想人格培育上“内圣外王”之说。
3. 罗素: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条件利于个人发展,然而不稳定;也像在古希腊一样,不稳定和个性表露是密切相连的。有稳定的社会制度是必要的,但是迄今想出来的一切稳定制度都妨害了艺术上或才智上的特殊价值的发展。中国传统教育历来漠视甚至压抑个性。孔子虽重视因材施教,但这一主张始终停留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而未能上升到价值论的高度。
4.“汉字文化在认知教育中的投射”:六书为: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六书以象形为基础的认知方式。象,通过直观而获得的意象,是《周易》关照事物、解释自然的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是用感悟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二、《对话:与世界著名教育学者》第一辑,朱小蔓著
1. 弗朗西斯 休恩梅克:关注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写一写对自己教学、教育工作的会议,通过会议发现许多非常生动的东西,进而慢慢提炼出一些价值观;教师的情感无需也不能够去隐藏,关键是要恰当地表达。不要对学生人格造成伤害。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我担心你这样做对你自己的成长会造成伤害;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学生要在成人的信任中才敢冒险,才敢负责任;教师不是只执行命令,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以及对儿童的了解,发自内心地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怎么做;对老师不能只提要求,一定要给予他们关心;经验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进行有意义额重组。(与内尔 诺丁斯是好朋友)
2. 德怀特 博伊德教授:教育是一场道德的谈话。教师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焦点。“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可以随时扩展的道德实践活动。”(朱小蔓)
3. 与苏霍姆林斯卡娅的对话
苏氏思想的核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
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苏氏认为人所持有的价值体系中最为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是道德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是彻底的人道主义者,他是用全部心灵而非知识做教育。只有具备这种情感和精神条件的人才能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思想。
(江阴华士实验学校为帕夫雷什中学姊妹学校)
4.与萨夫琴科的对话
教育内容范畴涵摄哪些必要的才干:一是学科性才干,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二是跨学科的“科际才干”;三是“关键性才干”,又包括功能性技能(读 写与思考)、创造性学习能力(学习技能,含组织、思维、言语、检查评估能力)、科技信息能力、发展健康的能力、社会性能力、公民成长能力。
学习能力分解为几个方面:一是有没有获得教育质量的动机与愿望;二是能否善于学习和运用知识。分为五组:有学习需要和能力;执行者;想学但智力不够;聪明但懒惰;既不想学又不聪明。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播者,更是一个文化传播者。教师的个人素养很重要,如从伦理角度很内行地跟孩子们交往。
对教师的培训不仅仅培训学科教学,还应该进行综合具体职能培训。除了传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三大教师基本职能外,还应加上诊断职能、矫正职能、社会教育职能、心理伴随职能与支持职能、教学集约化职能和研究职能等。
5. 与马克斯范梅南的对话(见图片)
6. 与特蕾莎女士的对话:整合教育学习模式——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
《整合教育:另一种教育模式》
7. 与李荣安教授对话 愉快教育:《学与教的喜悦》、公民道德教育《小学公民教育》、《中学公民教育多元化的社会实践》
8. 与佐藤学教授的对话
变革学校文化的目标就是变革到一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人与人相互平等尊重的 尊重每个人的所长而宽容别人所短的学校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