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写作?这个问题,问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就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王小波是我佩服的一个作家,他曾经也写过类似这个题目的文章,文章开头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登山家为何登山,因为山峰就在那里。
是啊,山峰就在那里。将写作类比为登山,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追求。
但是在那挑战背后,我更相信提笔写的人有着自己的冲动,这种冲动是一种表达的冲动。
记得上高中时,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二楞劲,在一本厚重的笔记本上写了一个抗战故事,字数不多,差不多五万多字,可是当时胸中激昂的那股热血,直到现在也不能忘。
那个本子早已不见了,多少觉得可惜。写那个故事,仅仅只是感觉有什么不吐不快,而且抗日剧场中的那份男儿豪情,在我高中时代,刺激了我,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渴望着我笔下的老兵驱除倭寇,还我中华。
那个抗日小说,在我今天看来,一堆的毛病,语句不通顺,故事情节不紧凑。
可我就是难忘,那里面有我想表达的感情,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种喷发的激情,只有那时沉迷过的人才懂。
我也曾写过一个太监了的网络玄幻小说,有遗憾,但是也曾幸福过。
只因一剑漫步云端,弹指可摘星河的修仙世界迷住了我,我那时在想,为什么我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修仙世界?
反反复复的思考,终究还是落笔开动。看着小说中的人在笑,再哭,多少会有些触动。
因为难以避免,作者会将自己身上的一些影子投射到小说中去,会透过这个小说反映内心里的一些想法。
在那个自己创造的仙侠世界,可以掌控一切书中人物的生死,这大概是那时最大的快乐,而且也圆了当时年少的梦想。
我有为自己那时情感表达所写,也有为梦想所写,当然也少不了只为钱而写。
我没说哪个低俗,哪个高雅?至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是认真的。
最近在看曹林所写的《时评写作十讲》,里面有这样一个说法:克服写评论的心理障碍的方法就是写评论本身。
只有靠写评论的行为才能克服写评论的心理障碍,只有去写,这样的心理障碍才会慢慢被克服。
也曾有过这样的心理障碍,觉得怎么写都难以满意,后来也想通了,做好自己就行。
自己写出来,和从别人那里看来的,终究不一样。一个知识是自己的,一个知识是别人的,所有权都不一样。
提笔写出自己那时的激情,写出那时的梦想,写出那时的痛苦与彷徨,自然也有那时的幸福与甜蜜。
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所有的人脚步都那么匆匆,又有几个人会慢悠悠的听你讲完你的生活故事?
不过幸好,在这方寸之间,你提笔,便是自己的君王。
如果我不曾去写作,我又怎能知我到底在想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