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别人讨厌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一种状态。阿德勒是想告诉我们,“被讨厌”是自由生活的一种证据,是你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表现。
想要行使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不被别人接受。换句话说,“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事情,但至于“你是否讨厌我”,和我无关,那是你的课题。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看待价值感和幸福的。
前面我们说到,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来源。但阿德勒还说,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幸福之源。
人际关系带来的幸福,可以是“低级的幸福”,也可以是“高级的幸福”。
低级的幸福,是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得来的。比如上学的时候,你的考试成绩比班上其他人都好,回回得第一,你感到很幸福;工作的时候,你的收入比同龄人都高,你感到很幸福;有了孩子之后,你孩子比其他人的孩子更优秀,你依然会感到很幸福。但是,阿德勒说,这种幸福,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幸福。你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别人的某种不幸福上。
而高级的幸福,来自人际关系中的“共同体感觉”。这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关键一点。作者岸见一郎说,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阿德勒心理学。那什么才是“共同体感觉”呢?其实说的就是一种持续的贡献感。
家庭、学校、单位,都可以是共同体。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中,你的幸福来自于被家人需要。在单位这个共同体中,你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也能感受到幸福。但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些人一旦退休便立即没有了精神。因为他们不再被需要,这就是突然失去了那种在共同体中的“贡献感”,他们感到不幸福。
相反的是,有些富豪已经拥有了一生也花不完的巨额财产,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依然继续忙碌地工作着。为什么要继续工作呢?是因为有更大欲望吗?当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仍然是保持着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感。这种幸福,不是靠和谁比较得来的。
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贡献感,依然与他人无关,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阿德勒强调,这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来实现。你追求幸福的起点和终点,依然汇聚在自己身上。你的贡献和价值,虽然是在这个共同体中得以体现,但最后的结果依然与他人无关,你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或者回报。
总结
最后再来说一点我自己的感受。你发现没有,阿德勒所倡导的这种思想,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形象的词来阐释,那就是“闭环”。确切地说,应该是“打通自身的闭环”。也就是说,你的行动,你的思想,都应该在你自己身上形成闭环。比如说,你赞扬别人,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别人接受你的赞扬;你向别人道歉,就会特别关注别人是不是会原谅你。但阿德勒的思想告诉我们,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心里相信这么做是对的,做这样的事有意义。
我曾经读到过万维钢老师专栏里的一篇文章,叫做“精英水平的道歉”。里面谈到,精英道歉,不会去关注是否能够赢回信任,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精英的道歉,说的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哪些教训,获得了哪些进步。他们不会去控制对方是否原谅,他们只控制自己。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英精神”。
最后,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也提到,想要真正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学,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40岁开始学的话,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