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桐城,自然想起了六尺巷,它是中国人礼让品行的最好例证。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诗歌琅琅上口,雄阔大气,没有胸怀、没有对世界和人生有着深度思考的人是写不出这么优美的诗歌的。是啊,对比起宇宙万象,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一粒微尘、匆匆过客,有什么放不下的、有什么看不开的?
这次也是偶然的机缘,有幸一睹六尺巷的芳容。大名鼎鼎的六尺巷不过二三十米长,全然没有巷道的样子,不过是两堵二米来高的砖墙而已。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巷道本身并无特色,因为它身上寄托的文化因子,声名鹊起,引来了众多游客。虽然正值中午,但游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们瞻仰着,讨论着。
六尺巷的前后各是一尊大牌坊,牌坊上写着“懿德流芳”和“礼让”。


在六尺巷的另一边的巷道里,布设了文化墙,有桐城派文化的介绍,有桐城名人的介绍。天下文章,十有七八出自桐城,此言不虚,姚鼐、方包、戴明世,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近代的吴汝纶、朱光潜,莫不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还有展板上对家风等的名言,更让人思绪万千。


在桐城六尺巷感触很多,潦草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