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桐城六尺巷

在桐城六尺巷

作者: 一路有谁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0:32 被阅读0次

到桐城,自然想起了六尺巷,它是中国人礼让品行的最好例证。

在桐城六尺巷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诗歌琅琅上口,雄阔大气,没有胸怀、没有对世界和人生有着深度思考的人是写不出这么优美的诗歌的。是啊,对比起宇宙万象,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一粒微尘、匆匆过客,有什么放不下的、有什么看不开的?

这次也是偶然的机缘,有幸一睹六尺巷的芳容。大名鼎鼎的六尺巷不过二三十米长,全然没有巷道的样子,不过是两堵二米来高的砖墙而已。

在桐城六尺巷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巷道本身并无特色,因为它身上寄托的文化因子,声名鹊起,引来了众多游客。虽然正值中午,但游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们瞻仰着,讨论着。

六尺巷的前后各是一尊大牌坊,牌坊上写着“懿德流芳”和“礼让”。

在桐城六尺巷 在桐城六尺巷

在六尺巷的另一边的巷道里,布设了文化墙,有桐城派文化的介绍,有桐城名人的介绍。天下文章,十有七八出自桐城,此言不虚,姚鼐、方包、戴明世,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近代的吴汝纶、朱光潜,莫不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还有展板上对家风等的名言,更让人思绪万千。

在桐城六尺巷 在桐城六尺巷

在桐城六尺巷感触很多,潦草记之。

相关文章

  • 六尺巷的宽度

    来到文都桐城,不能不看六尺巷。六尺巷很小,名气却很大。 关于六尺巷,在桐城地区流传这样一段佳话。 ...

  • 在桐城六尺巷

    到桐城,自然想起了六尺巷,它是中国人礼让品行的最好例证。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

  • 由“六尺巷”说礼让三分

    传统文化讲坛→心灵鸡汤系列② 由“六尺巷”说礼让三分 在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远近闻名。 据《桐城县志略...

  • 桐城六尺巷

    桐城六尺巷 旧事巷语 1985年安徽桐城市 七绝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

  • 桐城六尺巷

    桐城六尺巷.万代美名传, 秀才品德颂.宰相胸襟广, 官民互谦让.邻里情谊长 古人模范表.今朝更高尚.

  • “六尺巷”~~桐城

    桐城,现属安徽省安庆地区。古称“桐国”,因当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

  • 投子

    投子山在安徽桐城县。桐城有古文桐城派、有文庙、有六尺巷,城郊的投子山是青原禅系高僧驻锡之处,所以,值得去。 某甲也...

  • 「中国古城古镇」系列打卡,历史文化名城之安徽:桐城六尺巷

    【「中国古城古镇」系列打卡,历史文化名城之安徽: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传说,是安徽省桐城市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这是一...

  • 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桐城县志略》载文说,张英在北京朝廷任职礼部尚书时,...

  • 做事一定要找厚道的人

    01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桐城六尺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cr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