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要去北京出差了,去北京大多是出差,而每次出差又大多是冬季。
2010年,那时刚参加工作,还还是个码农。第一次出差就是去北京,见识了什么是刀子一样凛冽的寒风。当时住在一家很破的旅馆,每天早上步行去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然后一呆就是一整天,和几位同事一起做LTE的实验室性能测试。晚上不加班的话,经常会同表哥一起去吃饭泡吧。所以,那时我对北京的印象,基本上止步于几家饭馆和一家叫苏西皇的酒吧。不要说长城、故宫、颐和园,呆了一个多月,甚至连天安门都没有去过。
有一家令人难忘的刷羊肉,在测试接近尾声的时候,领导请客,也可能是外面太冷了,当时觉得吃的特别香。期间有一次约了兰天、李侃、马徐几位在北京的同学吃饭,恰好沈超也在北京,难得毕业后的第一次异地同学聚会,非常高兴。现在这些当年在北京打拼的同学,大部分都离开了,只剩下李侃还在。
2014年左右,北京铁搭展会,作为宣讲人员去北京出差,展会在颐和园附近的一家宾馆里。展会之余,逛了北京大学、颐和园。不知道是因为一个人,还是因为是冬天的缘故,回想起来就一个感觉——凄冷,未名湖好像已经结冰,岸边的树也灰灰的,光秃秃的。后来,赵雷的一首叫《北京的冬天》歌,对北京冬天的那股凄凉寒冷描述非常到位。的确,在北京,冬天需要更多的温暖地域寒冷,需要更多的食物来填饱肚子,需要更多的斗志来迎战现实。

2017年底,巴塞展北京媒体沟通会,又在冬天来到了北京。晚上和领导吃韩国烤肉喝清酒,一切似乎刚刚开始,工作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第二天会议圆满结束后,我和同事步行去地铁站,经过鸟巢,我们在鸟巢门口合影,回想起来,那时第一次感到北京冬天不全是灰的,而是有点色彩的。
境随心转,但不管心情如何,北京给我的印象除了大、挤之外,就是压抑。好像总有一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无从反抗的东西笼罩着这座城市。可能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也可能是因为无数人的梦想被埋葬在这里,也可能是因为无数人的希望被安放在这里。
这次去北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年的忙碌奔波,使得在北京的这种间歇性打卡,也成为状态轨迹的一个缩影。
不过不管怎么样,北京总会是那个北京,而冬天再冷,也离开春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