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有时候不仅能镇主,还能惹得旁人眼红嫉妒,让你不知不觉就进了是非之地。大唐的军神李靖也有这样的烦恼,敌人的进攻完全吓不倒李靖,但是朝堂上的纷争却能折腾的李靖疲惫不堪。
尤其是当李靖成为尚书右仆射,领宰相之职的时候,已经是处在了风口浪尖。出将入相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当李靖做到了的时候,难免招人嫉妒,他们并不会去想李靖立下了多少战功,他们只会时时打量李靖,希望找到那么一点瑕疵,然后揪住不放。
说起来,李靖自从投唐开始就已经体验到了政治的残酷,他先后两次差点被李渊下令杀死,让他知道了仅仅功高是保不了命的,你必须足够低调,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旧唐书》记载: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
这是在李靖成为宰相之后的表现,说是李靖性格沉稳厚重,在与宰相们参政议政的时候,温润和气,很少发表意见,即便发表意见也只是附和大家的决定,这样的李靖存在感是很低的,但是也是最不容易得罪人的,他是武将,说到底对朝堂上的事看得分明,帝国的大政方针他不需要插手,他要做的就是对外征战,保大唐平安。所以他即便已经是宰相,却从来不把自己当做宰相来处理政事。
关于他这个宰相的由来,还是经过了一番磨难的。630年,李靖为统帅率军攻灭东突厥,举国欢庆,这个时候御史大夫萧瑀就站出来弹劾李靖,说李靖治军无方,当初在攻进颉利可汗的时候,一些贵重珍宝被士兵抢走。李世民狠狠地训斥了李靖,李靖自然是赶紧跪地认罪。
不久后,李世民觉得做的不妥,毕竟李靖的功绩摆在那里,并没有进行封赏反而只是抓着李靖的错误不放,到底不合适。于是李世民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过了不久,李世民还是觉得不妥,于是又提升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并对李靖说:“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更加谨慎小心,于是在与宰相们参政议政的时候“恂恂然似不能言”。即便是这样,李靖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在做了四年宰相后请求辞职回乡,理由就是年老有足疾,当时李靖已经是64岁。李世民不准,李靖还是固执己见,最终李世民让岑文本传达旨意,要成全李靖的美德,让李靖做了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仍旧是宰相职,只是变成了虚职,并且允许李靖每两三天到门下、中书参议政事。
第二年,也就是635年,土谷浑犯边,李世民下令回击,这个时候的李靖不顾足疾找到了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出征,于是李靖再一次统帅各军攻灭了土谷浑。但接着李靖又被人诬告谋反。当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没有按期到达,以至于延误了战机,被李靖斥责了一顿。高甑生怀恨在心,遂诬告李靖谋反,虽然最终李世民查明是高甑生在诬告,但是李靖确实厌倦了这种争斗,开始闭门谢客,尽量减少和别人的接触。
644年,李靖进为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同一年,李世民决定亲高句丽,问计于李靖。当时李靖已经74岁,但是依旧愿意随军出征,只是走到相州的时候,李靖的病情加重,没有办法继续前行,不得不回到了京城。自此,李靖再也上不了战场,一直到649年去世。
与李靖的低调形成对比的就是尉迟敬德,这个在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的猛将梦想着李世民登基之后,他还是最重要的功臣。但是太平时期,帝国需要的是治世能臣而不是武将,更何况尉迟敬德还一直桀骜不驯,一再给李世民找麻烦,先是在宴会上公然对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表示不满,接着用拳头揍了想当和事佬的任城王李道宗,被李世民警告了一番。
后来李世民又对着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他谋反,结果尉迟敬德直接在李世民面前脱了上衣亮出自己为大唐征战留下的伤疤。后来李世民又表示要将自己的女人嫁给比李世民还要大十几岁的尉迟敬德。
终于,尉迟敬德开了窍,在643年请求致仕,得了个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职,五天一上朝。在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回来之后就闭门不出了。
说到底,太平时期的武将就应该和李靖似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低调,能在帝国需要的时候上战场,下了战场就要学会低调自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