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湖南耒阳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被质疑没钱途?

湖南耒阳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被质疑没钱途?

作者: 可乐加糖加冰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02:43 被阅读0次

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2020年高考以676分的高分位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被北京大学考古系预录取,因钟芳蓉留守学生身份,并且其报考的“考古”专业系大众认知里的冷门专业,“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选了考古专业”等词条几天内频繁占据微博热搜榜,评论区里大批网友质疑女生的选择,认为“考古没钱途”、“这女孩子一点不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

我以为“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是大家的共识,却不想它只是少数理智人所保持的修养。只靠着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就对别人的人生断章取义,单凭着对“考古”专业的狭隘认知就对别人的理想与选择指手画脚,大泼冷水:“有啥用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这样的专业能改善家庭环境吗,不能为了爱好而不顾家里的实际情况,总有一天她会后悔的”、“有用吗?毕业后一样无事可做!”

升学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的追求。古代的阶级排行“仕农工商”中就把“仕”作为行首,说明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该说法最早可追溯到到春秋时期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直到中国封建制度崩溃,大众的“仕农工商”的阶级排行观念才逐步淡化。而当今的社会的平均学历水平呈增长态势,虽然社会进步是文明升级的助推器,但不可否认这也反映了升学是带着功利现实的色彩的。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拿功利二字去捆绑别人的理想和追求,也并不意味着大众主流应该把读书与谋生联系起来,这两者不是锁定的关系,财富只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附加效应,而不是目的。

从情感获知和价值取向上,人都是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存在的,所以我始终相信一千个人解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能接受不同的人在同一个领域里拥有不同的成就,接受某一个人成为行业的标杆,却还是要拿平庸的大多数已知去定义一个女孩子未知的未来,乾坤未定,指责当事人的键盘侠没有立场,更格。

生而为人应当是先过好自己的人生,然后在精神有余力的情况去关心一下别人的生活,在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热闹自己的日子。还好我们的社会不是刻薄到畸形的社会,网友也不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人生进行绑架的键盘侠。并且热搜之后,湖南、四川等10省份的考古所、博物馆晒出礼单向她祝贺,同时女孩的偶像“敦煌女儿”樊锦诗老师也给女孩送去了口述自传并附信鼓励女孩,收到书后的女孩回信:“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所以人间从来温暖阳光,愿大家都能不成为阴影而遮了另一个人的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南耒阳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被质疑没钱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lf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