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医瞳君
为什么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要剃头,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二月二有什么特殊的,非要在这天去打理头发,害的剃头匠正月里饿的半死,二月二这天全部累死。
有两个误会,需要解释
第一、民间有句话,正月里剪头死舅舅,这其实很大的误传,这句话一般是在清朝出现的,这里不是死舅舅,而是“思旧”,主要是缅怀以前的人和事,但更多的是被强迫剃头蓄辫有关,后来就和死舅舅这么不吉利的事情联系起来了,为了家里的男丁,一般都不会让自己的外甥正月里剪头啦。
第二、古代龙是专指皇帝的,所以剃龙头这句话大概是在民国才能出现的,如果出现在清朝,那个文字狱极其严重的朝代,估摸得诛九族了吧。
一个习俗不管多么好,多么重要,一定是符合当地的环境的,不会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背离太多,即使是迁徙民族,他们的很多习俗也会在迁徙中不断改良,只要不符合实际居住地的实际情况,一般都会被抛弃,如果不抛弃不合时宜的习俗,这个族群往往就会被自然抛弃。例如,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抛弃让女人裹小脚的思想了。谁要是还有这种思想,不是被嘲笑就是要孤老终生啦。
二月二剃头是非常符合我们中国的地利气候环境的。
清朝以前的朝代,中国人的发饰基本都是将头发束于头顶,小孩子也是会把囟门部位的头发保留下来,考虑还是古人担心风寒之邪侵袭头部,而到了清朝,发饰突然改成了前半个脑袋剃光光,后半个脑袋留辫子,这让广大的汉民那是极其的不适应呀,尤其是严冬到来,寒风吹过头顶,那可是冻的脑仁疼呀。
如果你没有体验过,这好办,剃个光头,把空调调成18°,吹上15分钟,(注意,冬天的气温一般在零度附近,甚至更低),如果不想自毁形象,那就用冰块将头包裹起来,20分钟,效果也差不多,你要是头不疼,肯定是骨骼惊奇,给我留个言,我们好好研究一下……
你看清朝剧里,很多人都带个帽子,上面还常常有一块玉,这个帽子因其外观像一个西瓜皮扣在头上,所以通俗叫瓜皮帽,但注意,这种帽子分两种,一种是皮毛制作的,一种是简单丝麻制作的,尤其是带玉石的皮帽子,那都是达官显贵才能带的起的,普通小老百姓能带的,一般都是粗麻简单编制的。这种帽子,在冬天基本就是心理安慰,保暖作用真的很一般。
那为什么不用棉花,因为病虫害很多,产量也不是很大,没有规模生产,老百姓就不要指望了。棉花的使用时间具体请参阅往期文章《春夏养阳,这个阳该怎么养》。
以上的原因综合起来,普通老百姓能选择的解决方案,其实很明确了,就是冬天里不要剪头,让头发长起来,这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暖作用,不要小瞧这一点短短的头发,医瞳君曾经亲自试过将板寸剔成光头,明显感觉的头上的温度变化。
而农历二月二这天,已经是春天了,虽然有倒春寒,但综合气温已经在零上10°以上了,这个气温是人类完全可以接受的,即使裸奔,也不会有被冻掉屁股的忧虑了。而接下来的日子,气温会越来越高,帽子肯定是带不住了,不戴帽子,头发不剃,这要是被官员看到,轻的是挨板子,重的可能是要掉脑袋的,所以二月二这天剃头的习俗就被定下来了,即使到今天,我们的环境也是如此,二月二前还是比较冷的,如果去剪头,很容受凉,受凉就可能感冒(点击《》,查看原因),感冒现在看可能是个小问题,但在古代,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很容易出现肺炎,而肺炎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那是排行第二的杀手。
所以在悲催的古代,二月二之前剃头是找死,二月二之后不剃头是想死,左右都是死,还是在二月二这天乖乖去剃头吧。现在我们已经不用再被强迫留辫子了,发型也更现代化,不再剃头而是剪头发,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美观,生活条件的改变,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还是现在好呀。
今天,你剪头了吗?
PS:文章为医瞳君原创,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诉其法律责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