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引导自己的思考,让自己理解并延展它。
不记录,你就没有真正活过
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
问题:记录的内容能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道德经》会带给一个人什么样的改变(以白岩松为例子)?
见:如实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2016年,腾讯视频打造的《理想时间》来到上海同济大学开设专场,央视主持白岩松亲临现场,为高校学子们奉上了“白说《道德经》”。在真正开始讲道德经之前,他先说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白岩松遇见台湾的陈鼓应教授,
陈:哎呦,现在的年轻人获取知识太容易啦,百度,谷歌,你不知道的事儿,随便输入几个自己就知道了。但是现在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拥有知识便拥有智慧。但,现在人我们多识少智,古人却是少识多智。
白:现在人都在低头“看屏幕”,古人没有这个屏幕可看,于是便仰望星空。在现在的环境下,你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但智慧呢?
白岩松喜欢发呆的时间,和自己,和古代的先贤对话。但现在的人还有多少发呆的时间呢?
手机不错,它让大家再没有了无聊的时间,但是也消除了那些因无聊而诞生的伟大。现代人一旦有了闲暇时间,就会拿出手机,朋友圈,微博,新闻,自己从不会无聊。你的脑海都被这些东西占据了,但是她能生长什么呢?
感:记录下思想/情绪的变化。
白岩松的引入其实挺有意思的,虽然看到了视频的标题,但经过前面的铺垫之后,我完全忘记了那个关于《道德经》的标题,这还是我脑海中的道德经吗?不是,我脑海中的道德经是枯燥的,是陈旧的,是不合时宜的。
但从白岩松口中说出,竟然和时代,和年轻人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神奇啊,原来一个人的思维可以将深奥变得如此亲切,能够将时间上巨大间隔的两个人拉近,原因只是老子留下的文字。智慧是具有跨越时间的能量。
思:找寻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道德经》,老子,在之前的我眼里,是需要等到一定年龄才开始看的内容。为什么呢?是什么给了我这样固有的观念呢?
是社会本身吧,准确的说,是社会上对《道德经》的吹捧、烘托,让我不敢去接近,其实如果道理是正确的话,为什么不去接触呢?就像过去人们从小读《论语》,里面的道理或许并不懂,但可以将文字印入脑海,让人生经历为其着色。
行:我具体怎么做?
实话说,我现在依然不敢碰《道德经》,总感觉自己的道行不够。自己现在的处境非常的尴尬,自己的感情又一次回到了原点,拥有更多可能的另一个意思是,自己要完全重新开始。虽然这和自己的胆怯没有太多的关系,但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会自卑。
读《道德经》的另一重顾虑是,我担心它会给我带来暮气,现在的我已经不太活泼啦,如果再增加暮气,感觉更找不到女朋友啦。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