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的时候更容易思考。
(一)
今天翻开电子书【月亮与六便士】,竟然没找到开头。还在努力阅读....
今天顿悟了一件事,看书,原来也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无聊。
以前认知,看书像坐在初中高课堂上学习课文一样难受,一样的生涩难懂。可能以前给我的压力或者无趣太多,至今我还保留那种印象。
看书,其实就是倾听别人故事。
人的每个阶段都是一段人生,不同的人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年少的你,可能喜欢表达;中年的的你,已经慢慢学会倾听;年老的你,已经在倾听中思考。
人生可能就是一段从表达到倾听的过程。
人都是有表现欲的,每人都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跟着另一个人的节奏走。所以会发现生活中人的组合都有很好的分工,外向和内向,暴躁与包容...。
如果你已经慢慢开始倾听别人的故事,那么接受看书这件事就不是很难过。
看书就是倾听,只是倾听的形式从3D场景转换成平面图形/文字,虽然讲话的人不再手舞足蹈,但胜在你可以完全静心倾听。
故事中,讲话的人没变,倾听的人没变,只是话的载体变了,不也一样有趣吗?
感恩!
(二)
聚会感悟。
我生命中遇到很多奇怪的好心人,而且是自来熟的那种。我很奇怪这种现象,但是又觉得理所当然。可能我是,缘分的安排我周围人也是。
又想说我以前的认知,从25岁之后,感觉以前的所有都被颠覆了,好像突然间顿悟了。
我一直很感谢出现在我身边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安排到来。但是给我救赎,不管从哪方面。
为了让我自己变的更好,不停的施加压力。某一个点,感觉自己快变成一个疯子。
从前向往世界,但是迈出脚步的时候退却。很怂很无奈。不管锻炼的多勇敢,还是在那一刻认为自己不行。
我将我的疑问问了出来,可能当下环境很放松,我提了很多,她讲了很多。她是我唯三觉得很有趣的灵魂,所以她对于我来说,我很愿意完全倾听。
我的愿望是环游世界,但是世界有多大,我不知道。
这个事情勾起了她的想法,她说想去国外,印度的某一个地方。她说那里的文化很吸引她,当时讲的时候很激动,我都能看到她眼底的光芒,很耀眼。
很惭愧,我当时想到的是钱。不过另一个问题盖过的这个想法。
文化是什么?
她给我讲了很多事情,印度手抓饭、古建筑,中国过年习俗,南方与北方差异等等。
我说,这些不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吗?难道文化就是生活?
她说,是的。就是因为这些太小,人才会忽略。
那一刻,好像理解了15年,唯一灵魂(很有趣的一个女人)给我讲的一句话。她说,到一个地方,首先先去逛菜市场。
很多迷茫的事情就在当下顿悟。
感恩!
(三)
“读书不好的娃是来报恩的!”校长一段话刷爆朋友圈。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