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透过窗户铺陈进来,净澈的光在墙上画出一个窗户的轮廓,清晰而明亮。
抬头,我仰望着这束光。窗外,天空湛蓝,没有云,也没有鸟儿的翅膀划破天的宁静,天,如同一块巨幕。阳光被织进了天空,向着无垠探伸。
一直以来,我只看得进纸质书。电子书与听书都不成,看不进、听不进,唯有手捧着实实在在的书,抚过纸面的、布封的,柔光的、亮面的,硬封的、软面的……一张张真切的封面,翻过一页又一页,那些文字才能破译为密码锁进我的脑海里。小时养成的习惯,看书很少正儿八经地坐在椅子,哪怕是坐在书桌前,也总要摆个舒服的姿势才能安逸地看下去。躺在床上看书是常事,记得念书时,学校一到晚上九点就集中熄灯,灯一熄,各张床上就隆起一个个小丘,一支手电筒是每一个学生的标配。到了夏季,橘黄的灯光还能穿过薄薄的被子透出光亮来,而巡逻检查的同学也总是不那么太当回事,在门口喊一声“熄灯”也就嗒嗒地过去了。现在想起来,那支陪伴了三年的手电筒似乎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是当初觉得回家后用不着没带回家,还是带回家后没用上久而久之就找不到了,当真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而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曾经扮演重要角色出场的物件,随着完结它们的使命而不知所终了。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觉得自己太忙,总觉得没有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事是那么的多:阅读、摄影、书法、写作、手工、画画、弹琴、喝茶……但事实是一天下来等娃睡着之后,就已经累得什么也不想动了,却又不舍得去睡,撑着想做点什么,人坐在椅子上,眼皮则早已在打架,昏头昏脑的,什么也看不进,什么也做不成地磨蹭一些时间后再倒头睡下。每二天,同样的场景又复一日。
我如同被囚禁的小鸟渴望窗外的天空般,渴望着有一天能空下来,能有多多地属于自己的时间。我这样焦虑着,这样渴望着,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械地工作着,没有停歇的时刻,忘记了回望与思考。忘却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情都非做不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它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今天在一篇“环境人像摄影”的文章里看到,说“摄影是一个减法的艺术,就是说我们要能够通过这种最简化的元素把图片给提取出来、把重点提取出来,所以背景一定要简洁”。 其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果能够掌握“做减法”的智慧,我们就能把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事给提取出来,把最有价值的事提取出来。这样跳出原有的思维去看待问题,重新审视人生时就会发现,可以不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舍弃可做可不做的,舍弃价值不大的,找到那些其实无关紧要的事,留下必要的、重要的、能取悦自己的的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既然我们的生命很有限,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做好事情。
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看书的时候就专心看书,写作的时候就专心写作,将自己的能量集中起来使用,长期的积累会精进我们在做的事,从而产生的成就感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茫茫宇宙中,人类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但在浩渺无际的光中只取一窗,却能留下如此清晰而明亮的一束,那是聚焦的能量。我一步步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有所舍弃,顺其自然,等待着梦想照见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