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片段:
我们自古就讲究“财不外露”,现代人想做到这一点非常轻易,只要把钱存进银行、或是投进什么别的钱生钱的项目里,自己打扮再低调一点儿就可以了,那么,古人没有银行,又要怎么办呢?
那我们还得从古代货币的面值说起。
过去看《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大人经常一个银锭或者一沓银票直接掏出来,但它们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呢?
银子在宋朝才开始在市面上使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宋朝之前,你要是到饭馆吃饭扔银锭,可能都没人敢收,因为它的面值太大了。
银锭俗称元宝,一般有十两和五十两两种铸造规格,宋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合今天人民币七八百元,十两的银锭就是七八千,五十两银锭就接近四万元了!
所以银锭主要用于储藏财富和大宗商品付款,很少在市面流通。
普通人家没有多少钱,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少量的铜钱穿成串挂在房梁上,随用随取,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的小偷被称为梁上君子,因为房梁上有钱。
古代还有类似存钱罐的小型储钱物件,叫作“扑满”,这个具体的形状不一,但跟我们今天的储钱罐是很像的。
取名“扑满”的意思是“满则扑之”,平时挂在房梁上,钱装满了就敲碎取用。
不过家财万贯的富裕家庭肯定不能这样了,扑满对他们要存的钱来讲实在是太小了,于是古人就发明了扑满的plus版——储钱坛子。
大家应该都听过“此地无银三百两”,你先不要笑,这还真是古人埋坛子时候做的一种伪装,只不过着实有些搞笑。
还有一种“多层掩埋法”,怎么讲呢,就是把装钱多的坛子埋到深处,再埋个装得少的在它上方,这样,哪怕有盗贼想偷钱,一般也只挖到第一层就作罢了。
那如果坛子也不够用怎么办呢?没关系,还有坛子的plus版——钱窖。
一般土豪家庭们都会选择自家宅院里最安全的地方挖钱窖,窖口狭小隐蔽,内部空间与地窖类似,可以存放上吨的钱财。
不过钱窖也有钱窖的弊端,假如战乱突袭,举家被迫搬迁,这些钱肯定是带不走的,带不走、又没有机会回来拿,这些钱就彻底属于别人了。
因为古代没有“挖出文物上交国家”的规定,所以一般从谁的院子里挖出来,这钱就是谁的了。
宋代的洛阳就经常发生这种事情,一个人突然就在自家宅院里挖出了前代遗留的财务,因此暴富,以至于当时洛阳人买房子,还要额外交一笔“掘屋钱”,给卖房人作为可能挖出钱财的经济补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