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想完成一件事,你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内心感到痛苦就对了,那是成长的感觉。——前记
有一天有人问“你用了一两年微信,看了那么多微信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吗?”“并没有”,心里陷入一阵沉思。可微信上有一些文章确实写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有学到知识呢?原因是因为做法不对,思维方式不对。
大部分看微信文章,只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在公交车上,地铁上,吃饭的时间。
如果是看娱乐搞笑的文章,看看笑笑也就过去,如果是偏有深度,有知识内涵的文章大脑一时是吸收不进去,因为你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要吸收知识,你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
那应该怎样做?这时候你就必须先收集,看到不错的文章先放到一个容器里,我一般的做法先收集到为知笔记,也可以用印象笔记,然后再专门找一个时间段批量处理,把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内容提取出来,整理成笔记或者导图。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最想说的还是思维方式和做法方式对一个人的重要程度。
要真正写一篇文章,而且是没有那么矬的文章,就必须要写大纲。这就是思维和做法的不同,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哪里才能做到心里有底,以前我也不会这样。
如果你要去一个目的地,但你不知道路线,那么就不清楚自己到底走到哪里,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的路程。
教主分享了文字的类型有三种:日记、文章和文案。现在对它们愈加了解,因为要用不同的思维和方式去对待。
有人就说了,你说的这些我也想做到,可要怎么入手呢?曾经的我也挺困惑,不过当你越想要知道答案,内心就会越纠结,但是你的潜意识会记住你的需求,它会留意并且学习。
昨天在阅读《麦肯锡方法》时就找到了答案。关于做采访、写文章、与人交谈都可以列出一份提纲。
在构建提纲时,必须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你需要明确知道所问或者所写的问题是什么?按任意顺序将它们记录下来。##
其次,你真正需要获得的是什么?你试图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采访某人或者写某一个主题?定义访谈目的有助于你将问题按顺序排好,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表述。##
比如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人与人区分开最重要是思维和做法方式,于是以“收集微信文章”作为例子展开,阐述不同人的思维和做法。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影响着人的潜意识,只要你惦记着,它就会为你找出答案。
最近令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她们都说对速录很感兴趣,可是一个人选择挣钱买速录机,而另一个人却选择放弃。这到底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各的选择,但千万不要等到掉下水再后悔当初没有学游泳。学任何事情都一个道理,不仅仅只是速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