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人的边界

好人的边界

作者: 莫切 | 来源:发表于2021-03-02 12:44 被阅读0次

    1

    想到写这个内容,是源于和母亲的一个电话。

    母亲在电话里又聊到了某几个不争气的堂叔伯,个个把光景过成了烂筛子,最近她想给40多岁的那个叔叔张罗个正儿八经的媳妇,说总是和一些来路不明的女人混在一起,越过越废。母亲一边痛斥他们种种没出息的作为,一边又念叨担心他们老无所依,末了又很纠结地问我,到底该不该张罗这事儿?

    已经不是第一次聊到这些人这些事,他们的种种荒唐颓丧的生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曾很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为这些人耗费心力,省下精力照顾好自己比什么都强,但是母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卷入其中。

    听母亲唠叨了半小时,挂了电话。没给母亲明确具体的建议,因为我知道她需要的只是我的倾听,即使我明明白白告诉她,这事儿不能做,她也还是会去做。因为在她心里,她总想着:也许这事儿能成呢?

    母亲总是习惯用最大的善意和期待去考量事情,但她总是忽略人性的尺度和周遭的环境。

    母亲依然天真地认为,只要满足女方的条件,周围人努力帮帮忙说点好话,一旦结了婚,这事儿就妥了。可事实上,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婚姻的意义和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无论男女,都不愿意在一份不舒畅的婚姻里委曲求全,谁都不愿意有分毫的将就。

    再说了,所谓过得好不好,也只是母亲的视角,对于人家来说,或许更喜欢这种不定期不持久无压力各取所需的开放式陪伴关系呢。

    可预见的,母亲的这番好心最终又会不了了之,弄不好还得两头落埋怨。

    怪谁?

    2

    从小,来自家中长辈的教导,要做一个好人!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人?

    最初的概念大多来自家人的言传身教,比如善待家里养的动物,对需要帮助的人慷慨相助,热情待人,真诚对待朋友,不偷不抢,尊敬师长,知恩图报,给孤寡老人挑水送柴,等等。

    也因为所谓的好人家的美誉,自家小院儿里总是人气很旺,串门儿的,找母亲诉苦的,送东西的,借东西的,人来人往,一拨又一拨。

    母亲总是很忙,除了下地农忙,回到家还要招待各路来客,母亲的每一天,都要讲好多好多话。

    我觉得这样似乎不太对,但我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于是大多数时间,我都把自己关在窑洞里,要么看书,要么看电视,总之,在自己的世界里。

    之后离家求学,辗转越走越远,我也逐渐清晰了自己当初捍卫的东西:一个人的边界感。

    母亲的世界似乎一直都在围着他人打转,一切需要她的人,家人,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但她似乎从没想过她自己。她常说,家庭和睦,看着你们都健康平安,聪明伶俐,这就够了。

    她把她的时间,精力融入了周围跟她有交集的一切人和事之中,但她从没想过她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一个人活得没有了自己的好人,真的好吗?

    3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重新审视“好人”这俩字,我仍然认为人还是应该尽量做一个好人。只是对于好的边界和范畴有了新的理解。

    不触犯法律,不危害社会,这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好人。

    独善其身,不给别人和社会带来负担和麻烦,就是一个好人中的好人。

    如果一个人能有正确的是非观,社会责任感,能有余力帮助别人,影响别人向善,这就是一个好人中的优等生。

    对于大多数凡夫俗子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宏图愿景总归是远了点。先把自己的小生活过稳妥,把自己的身心安顿好,让家人和朋友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受到温暖,愉悦,已经十分好了。

    佛陀可以割肉喂鹰,但毕竟也是绝无仅有,而且也没亲眼印证过。

    实实在在的,先好好爱自己,身体棒,心情好,才有余力爱别人。

    最后,分享一个印度传说:

    一个女人碰到了一个乞丐,乞丐问女人说,有没有吃的?给我吃一点。女人打开包袱给他拿吃的,结果包袱里面有一块闪着金光的宝石。然后乞丐说,这个宝石好好呀,能给我吗?女人说,行,给你,就把那宝石给了那乞丐。乞丐拿着宝石高兴地跑走了。

    过了一会儿,乞丐追回来了,女人很奇怪,怎么了?怎么又来找我?乞丐说,我想了想,你能把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轻易地给我,我觉得你身上肯定还有更好的东西,我想得到那个更好的东西!

    所以,好是没有边界的,你眼中心中付出的好,可能在别人眼里远远不够,甚至什么都不是。

    何必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人的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ut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