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

《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

作者: 光_武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22:50 被阅读38次
    1. 康德把感性定义为一种能力,强调only for man, 一种属于人的能力,人变成认识外物的一个主体,物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被人所认识,这个点上有点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与贝克莱的不同的是康德同样承认物自体的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经人的主观形式(即时空这个直观形式)加工才得以成为人所特有的经验实在性。
      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范围做了划分。到后期,人为自然界立法达到一个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峰。
      对于柏拉图而言,人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环节,整个世界是有等级秩序的,人类不是作为一个主题,是属于第三等级的。

    2. 康德认为感性产生的表象需要两个条件:受到外部对象的刺激和对刺激做出反应。
      object from outside, 要有一个物自体,脱离了物自体的认识是没有意义的。对人的理性做了约束,这个约束来自于物自体的客观实在。对于柏拉图而言,理性是超越感官世界的,不因感官世界而变化,感官世界只是分有理念。

    3. “所见及所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事物。但在康德的体系里,物体所给我我们呈现的感觉是不可描述的,我们的所描述是被我们某种先天的东西加工组织整理而来。
      这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相违背的。我们认为我们的认识是依照这个对象,看到一支笔,会认为先有这支笔的存在,我们才认识到“这是一只笔”。
      康德认为,我们是先有某种认识,然后这支笔通过这个认识形式向我们展现出来,我们才得以认识。
      换句话说,这支笔之所以被认识其核心不是在于其存在,其核心在于我们人类具有某种认识能力,这个能力是先天的。

    4. 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感觉材料 二是直观形式。前者是后天的,后者是先天,先于感觉而存在。由形式去统一、整理、组织感觉材料。“不确定性”早起自然哲学一直尝试在不确定的世界去寻找一个确定的东西,去寻找本原。学哲学一定要有“不确定性”的认识,要有这种感觉在,所以在纷杂的感觉材料,用形式去统一他。
      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形式因是什么呢?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用来表述事物的本质。建立一个雕塑,其治质料因是铜,则形式因是雕塑的model(对理念的一种模仿)。

    5. 空间的先天证明。先天证明叫做“形而上学的证明”,可以联想到对于本原的探寻,它是生成万物的一个必然条件,是逻辑上的在线。纯粹理性批判是讲认识论,类似于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因此空间是认识论上的在先。没有它则没有所有的万物,比如对于外部事物排列的位置等,它是先决条件。一种必然的条件,不依赖于外部经验,另一方面是从它的普遍性,因为是同质的,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普遍性的直观,而不是与经验有关的偶然性的概念。
      时间的先天证明也是同理的,时间的不可逆是普遍的,不是从经验得来,如果从经验得来,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概念都不一样,是非常不确定的,是特殊的,没有哲学上论述的价值。

    6. 时空的先验说明,用来证明纯数学何以可能。首先它判断出数学是确定无疑的知识,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下一步则是来证明这个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他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数学反应的一切感性直观是代数与几何。在这里,康德又把代数 几何认定为是数学的所有基础,几何追溯空间,代数追溯时间,从而完成它的先验说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zz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