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21,《生命清单》
“遗愿清单”这种类型的作品是经久不衰的,前些年花了好多心思才找到了《玛丽莎的心愿清单》,就算是只找到英文原版都被我硬生生地啃完了。
这次遇到类似的作品,依然是忍不住打开看看。
算不上深刻的小说,对我的触动来说远不及《玛丽莎》和《清单人生》多,但是也不妨碍我为剧情贡献眼泪。
主角布雷特被要求完成自己14岁设定的生命清单,才能领到母亲的遗产。
你缺少的只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不管你信不信,你还算幸运的呢,因为你承认你有需要。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们,他们只是胡乱塞满自己的需要。寻找爱会暴露你的弱点。只有健康的人才会让自己的缺点外露。
其中有一项是“坠入爱河”。
用书中女主的话来说,“我好像要抓住我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像一个导演,寻找着剧本中适合丈夫和父亲角色的演员”。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
剧中有个反派甜妹Maggie在被男主解围后便“缠上”男主,想要发展成为恋人关系。男主李大仁的态度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助推了两个人的关系发展。
就在李大仁送“醉酒”的Maggie回家,意外发现她写下的关于男友的愿景,他问Maggie,和他的相处究竟是基于喜欢,还是基于他符合条件?
我好像要抓住我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像一个导演,寻找着剧本中适合丈夫和父亲角色的演员。
显然剧中的Maggie做选择的原因是因为后者,因为在之后的剧情中,她依然交了符合标准的男友。
当然Maggie是那种足够了解自己的人,在对自己的了解的基础上衡量出了最符合自己的标准。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那么清醒的认知。
《生命清单》中的布雷特在故事的开始也并没有。
因为从小不被父亲认可,她找到了与自己父亲相似的人,在无意识中,屈从对方,讨好对方,试图换取爱。但是事实证明,童年的缺失并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弥补。
他人的不爱你,并不是你的错。只是因为对方就是这样的人。
相亲是约会的最低级阶段。相亲就是给人上谦卑的一课,因为在这时候,你就会看到别人觉得你配得上什么样的人。
在经历了劈腿的渣男后,布雷特在大哥介绍的相亲下结识了新男友,一个在TVB被称呼为“二十四孝”的那种男友。不仅爱她,甚至还爱她领养的孩子,爱她的狗,为她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
这样不仅自身优秀,还对伴侣优秀的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却让布雷特常觉窒息。
男友符合所有社会意义上的好,甚至优于好。但是对布雷特来说,她却并不爱他。
原文中用类似于海底捞的热情服务打了个比方,布雷特觉得世界上也许就是有两种人的,有一种人喜欢这样的热情与呵护,有一种人,比如她,就觉得这样的相处令她如坐针毡。
“在任何时候,国家的目标都是让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在一起。”
“这是不对的。”
“如果按照谁的房子更好或是谁更幸福来做判决,那这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被作者用简单的比喻解释得很通俗了。
不是男友的错,只是布雷特就是这样的人,她不适合他。
原文结束得有些仓促,对完成清单与否交待得并不完全。
当然,作者的本意应该也是想激励大家去做就好,不管什么年纪,忠于自我,去完成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