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隔六年,我再次登上混沌的游轮活动,经历五天四夜的学习之旅。
我自己毕业于三本院校,由于赶上大学生双创的风口,获得了第一桶金。
人往往在解决了基本需求后,反而就想要去弥补自己欠缺的,比如我从2015年开始,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缓解学历上带来的落差感。
那几年,恰逢知识付费浪潮的兴起,我成了得到、混沌等的早期付费会员。
后续我也参加了这些平台的一些线下活动,比如第一期得到大学,后来改名高研院,以及2017年第一期混沌创新商学院等等。
对于其他的学习平台,如樊登读书、看理想、一堂等,我也有涉及,而我参与这些学习的目的,有两点:
一是增长见识,获得新信息、获得新方法;
二是偷师,希望将一些好的学习、培训方式或是看到的内容,拆解后分享给大学生人群。
从2017到2020年,我在智联招聘的几年,很好的践行了这个思路。
我每年会面向学生人群组织两场全国的线下训练营,以及20-30场的城市论坛分享会,还组织过去香港的游学活动。
相比于重点高校的同学,在校内就能享受大量的学习资源。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机会无疑少了太多。
因此,我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多参与一些校外的学习活动,多跟职场人一起接触交流。
02
虽然如今线上的学习资源,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比如B站、知乎,以及小红书等都有大量学习内容,但我更想阐述的为“场”的作用。
在一个场景里,一群人在一起学习,即使学此前同样的东西,能产生不一样的心流。
我这次在公海上漂了五天,有一个同行的学生叫李海军,他是我2018年在智联招聘的校园大使。
海军目前是一名创业者,产品是汽车改色车膜,伴随着新能源车的增长,去年收入突破了一个亿。如果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也可以给我留言对接。
今年过年前,海军还专程去武汉,感谢我曾经的分享。
我自己都不知晓,2018年在成都的一次线下活动分享,给他带来那么大的启发。让他选择了去专升本,选择了放弃地推业务,找到了自己的新赛道。
这就是一个场域带来的效用。
从游轮下来后,海军让我多推荐一些学习活动,而我给的建议为,先聚焦击穿自己的业务单点。
外部的学习很重要,但最佳的学习来自于我们业务实践本身,切勿本末倒置。
但对于更多的大学生而言,需要先激发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
多出去走走,多出去聊聊,进入一个优质的场域,更能够打开自己、找到自己。
其实,正是很多海军这样的同学,不经意间给我一些正反馈,也让我得以坚持的进行输出。
03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恰好在得到新商学上海的营里,看到一名大二学生的分享,这个产品的主要群体不是学生。
但我确实在一些付费的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在校大学生,而交流起来,能感到他们的认知、谈吐明显和大部分同学已有差异。
我再次强调,从不鼓励大学生去各种买课程,当信息不足、急于求成的时候,最容易被割韭菜。
最近刚听某老师的私域运营课,提到不要再思考如何获得1000个用户,而要思考给1个用户卖1000个产品,这让我嗤之以鼻。
虽然我理解他想表达的思路,也确实有夸张的成分,但私域运营一方面讲要对用户好,一方面又让用户买一堆无关的东西,这不是前后矛盾嘛?
回到上述话题,我更想表达的为,学生身份往往给学生带来束缚,就如同那句话“他还是个孩子”。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就该去融入这个社会,尽快的认清这个世界。
那些会主动参与校外学习、实践的学生,已然能更好的融入到协作网络里,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新开了一个专栏,会分享自己的随笔思考,以及一些学习复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或留言,希望一起共建场域,互相带来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