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敏感度,不一定是皮肤敏感,或者享受方面的敏感,是包括各种感觉的敏感,即是有的人能体察到细微的东西,而有的人不能。
一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敏感度,他做事就没有分寸,说话就不知轻重,他就无法理解别人的暗示,甚至你讲个高级的笑话他都听不懂。他可以是个好人,也可以拥有很厉害的专业技能,但是他本质还是个粗人。
我们经常谈论“刻意练习”,就要求练习者必须对错误非常敏感,随时知道哪里做了,最好还能感到精神上的疼痛!但有些人就过于特别敏感,别热随便的一句话,他还以为是什么暗示,别人随便开个玩笑,他可能就会生气。所以有些信息最好忽略,没必要过度解读。
所以要想提升敏感度,同时还必须学会另一项技能:忽略。看到但是假装没有看到,这是被动的忽略。根本不往那个方面看,这是主动的忽略。想要有这样的忽略水平,就必须得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我们应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松敏感度。
那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呢?
1. 琢磨人就不重要
有些人一辈子就把敏感度发挥在琢磨人上去了,察言观色,看家本领是任何时候都能迅速识别周围人的身份等级,专门研究眉眼高低。可是我们看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物,不管是商人还是科学家,学者还是官员,有时候就是直来直去,从来不“适应”别人,都是别人适应他们。他们把敏感度用在了更高级的地方。
2. 琢磨事儿,琢磨思想,才是用到高级的地方
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这三种人其实就是:让事情发生的人、看着事情发生的人和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
你得现有想法,才能使一件事情发生。一般人比较被动,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一个看客,在事情发生以后讨论一番。到底什么是小事?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偶然事件?什么是大趋势?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噪音?想要获得辨别的功夫,就得多积累实践经验、多读书、多了解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